自从连续击败了契丹之后,李中易就以招募辅兵为由
,从十余万被俘的汉
之中,挑选了五千余
壮的汉子,补充进了新兵营。
限于朝廷的猜忌,李中易的建军原则,一向是贵不贵多。不过,李中易迟早要回到开封,这个大周最大也是最危险的权力场。
且不说黄袍加身那么远的事,至少,李中易目前希望他能够掌握住,大周帝国的军政实权。
大丈夫不可一无权,不管李中易将来想刷新政治,改革兵制,还是保全家小的
命,没有枪杆子撑腰的权位,全是他娘的扯淡。
既然新军初成,以李家军目前的实力,只要兵满一万,就敢和原上的任何部落军叫板。
想当初,霍去病带着杀进匈腹地的汉军,大多数时候,其实也就一、两万
锐而已。
羽林右卫当初组建的时候,基本上是以南方汉勇士为基础,能弓擅
的河北
,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现在不同了,李中易的正式军职是河北道行军大总管,顺手招募一批基本素质良好,又和契丹有死仇的河北
,可谓是一举两得的美事。
“爷,不如大家一起去看看新军?”刘贺扬有些心痒难耐,打算跟着李中易去一探虚实。
如果,新军的素质确实过硬,刘贺扬完全不介意,私下里找李中易开个后门,抢一些好苗子回去。
一支军队的风格,和其创建者的习气,十分的接近。
李中易从寒微之处,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最终傲然屹立于大周朝堂之上,靠的就是拼和抢的神。
“抢”文化,在李家军中,可谓是极为普遍。
粮,抢;军械,抢;俘虏,抢。至于,杀敌的机会,更是被众
抢
了
!
李家军的晋升逻辑异常清晰,杀敌立功越多,提拔升迁、光宗耀祖的机会越大。
李中易用来凝聚军心,激励士气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驱除契丹的民族主义大旗,一是赏功罚过的公平制度。
军法无,而且一视同仁,连大帅门生左子光的
,都被打开花了,试问旁
有几个脑袋,敢以身试军法?
“爷,您可不能厚此薄彼呀,我老廖的营里,损失惨重呐。”廖山河仿佛哭丧的一样叫穷,倒把众都逗乐了,这家伙看上去是个粗
,骨子里比谁都
明。
李中易曾经私下里,独自点评过廖山河,此可谓他身边的许大和尚。貌似老实,内藏大智慧,谁若是轻看于他,肯定要吃亏滴。
马光达话说:“都吵什么吵?谁的功劳大,谁的损失大,谁缺
,谁不缺
,咱们家大帅岂能不知?”
李中易瞥了眼马光达,这小子看上去不偏不倚,实际上,他是在变相提醒李中易,他的第二军才是损失最惨的一军,必须补充更多的新兵。
“老师可不能偏心呐,我的军法司都快没监督执行军法了。”
被打开花的左子光,被
用门板抬进了二堂的大门,
没到,声先至,可谓是
得“抢”文化之三昧真传。
杨烈紧随其后,跟进了二堂,他快步走到李中易的面前,拱手说:“老师,学生营中只要补足一千弓弩手,战斗力便有质的飞跃。”
“我说杨白行,你够狠的啊,一张嘴就要一千弓弩手,我营中至今也才不到三百宫手呐。”廖山河一向是吃不得亏的主,他哪能就这么轻而易举的让杨烈得了手呢?
李中易没理会变相要的杨烈,以及胡搅蛮缠的廖山河,只是淡淡的说:“你们把
都要走了,我这个统帅的安全谁来保护?”
趴在门板上的左子光,咧嘴一笑,他早就料到了,只要众都上前争抢,肯定是个
飞蛋打的局面。
军法司少,而且对于数量的要求,和一线作战部队,迥然不同。
左子光之所以拖着血模糊的烂
,也要掺合进来,其目的只是想把他提前看中的那十几个好苗子,全都纳
囊中。
李家军以前常驻在开封附近,李中易自然不好贸然扩大他的中军规模,以免授以柄。
现在,帅在外,君命有所不授的状态之下,倒给了李中易一个机会。
李中易长身而起,背着手说:“我留下三千近卫军,其余的怎么分配,待咱们去了新兵营,再做定论。”
听说要去看新兵,众一个个摩拳擦掌,异常兴奋,大家笑嘻嘻的跟在李中易的身后,直奔新兵的大营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