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建军第二天一大早去跟夏队长请了假,说他要去接李珍月回家。『地址发布页邮箱: ltxsba@gmail.com 』
夏队长同意了,丁建军就去了李珍月的娘家十一生产队。
李珍月赌气回娘家七八天,早就有点儿着急了。
毕竟她娘家还有大哥大嫂,二哥二嫂,虽然她是父母最小的孩子,以前在娘家时也比较受宠
,可是现在她的两个哥哥都娶了妻子,生了孩子。她回去两三天短暂住下,她们不会说什么,但是住到了一个星期还不走,两个嫂子就有些不高兴了。
她们明里暗里说一些嫌弃的话,李珍月听到了是又尴尬又生气,可是没办法,她也不敢为了这个跟她们吵。
李家
都知道她是为了什么回娘家的,
两天,他们都还站在她这一边支持她,认为她婆婆太偏心,不该拿钱出去给小
儿买家具办婚礼,因为倒
门的
婿还有丁小兰不会给唐玉香养老。
一家
都支持她硬气到底,要让她婆婆让步,不把存的钱给丁小兰买家具,而是要给她跟丁建军。以及顺便让丁建军服软,到李珍月娘家来接她。
只不过四五天以后,李珍月的两位嫂子就不支持她了,还说丁建军这么久都不来接她,恐怕到时候真要跟李珍月离婚。所以,她们劝李珍月自己回去。
但是李珍月如果自己回去,会很丢脸,以后在丈夫和婆婆跟前一点儿也硬气不起来了。所以,李珍月忍受着她们的抱怨和冷言冷语,继续呆在娘家,盼望着丈夫来接自己回去,好让自己下台。
又拖了两天,连她父母都不支持她了,找她谈话,让她别拖了,赶紧回去。因为还有几天就要过中秋节了,中秋节一家团圆,她不回去,丁建军也不来接,那么说明
家丁建军真想跟她离婚。希望她不要真拖到中秋节,把事
弄得无可挽回。
李珍月这时觉得娘家真是比婆家还难呆了。
而且,她觉得丁家的两个小姑子真是幸运,有唐玉香那样的妈,还有丁建军那样的大哥。
于是她收拾收拾,对家里
说,明天就回去。
恰巧第二天李珍月早晨起来吃了早饭,背着装了换洗衣服的小包磨磨蹭蹭离开娘家,走到半道上,遇见了来接她的丁建军。
估计两
都没想到在半道上能遇到对方,一时之间愣住了。
但很快丁建军和李珍月都明白了对方是什么意思,这继续往前走还是转身往后走,让他们开始犹豫起来了。
最后,丁建军主动一些,他走上前去对李珍月说:“走吧,跟我一起回去,两个娃儿都挺想你的。”
李珍月慢腾腾地走了几步,问丁建军:“妈,还是要给小兰买家具吗?”
丁建军反问她:“你觉得那二十几块钱的家具比我,比你两个娃儿重要?”
“……”李珍月不吭声了。
丁建军继续说:“小兰毕竟是我妹妹,我虽然不愿意看见她跟潘晋原结婚,也不愿意去吃他们的喜酒。可是我也不想做得太绝,咱们今天一起去公社供销社买一对儿枕巾,两个茶缸,一顶蚊帐送她,你带着两个娃儿过两天去吃酒席。”
李珍月小声嘀咕:“我们还要出钱给小兰买东西?”
丁建军说:“就算是邻居家姑娘结婚,
家请你去吃喜酒,你还要送礼吧?小兰不争气,我妈不给她办婚礼,就没
管她了。我之所以愿意唱白脸,并不是针对小兰,而是针对潘晋原,告诉他,我们丁家还是有
看不起他,他最好识相点儿,对小兰好点儿,不然我对他还是不客气。”
这个话是李珍月
一次听到,她觉得丈夫很有
脑,也很有男子气。
于是,她心甘
愿地上前去挽着丈夫的手,告诉他,那就依他说的办。
丁建军没有对她说什么母亲愿意过年拿二十多元钱出来补偿她的话。
因为他觉得既然半道上碰见李珍月回娘家,那就是李珍月心虚的表现,她根本不敢离婚。所以,完全没有必要提什么拿钱补偿她的话,不然,她肯定会更加嚣张。再说了,一开始打算来接她,那个补偿她的话就是预备在什么好话说尽,李珍月也不肯回去的时候再说的。既然现在半道上碰到她了,就完全没必要再说了。
李珍月虽然对于婆婆拿二十多元钱去给丁小兰买家具还是不满,但这次回娘家经历的一切让她明白她的娘家可不是丁家。丁家可以让跟婆家闹矛盾的
儿回娘家住,还可以随便住多久,全家
都支持丁小甜。但是她跟丈夫闹矛盾了,回到娘家,连十天也住不下去,就要催她走的。另外,就是她见到丁建军来接她回去,也没有提她去找姑姑撺掇别
为难丁小甜的事
,知道丈夫原谅了自己。这已经让她足够满意了,明白要是再端着架子,她丈夫说不定就会转身离开。
两
随即去公社供销社买了一对枕巾、两个茶缸、一顶蚊帐,带着回了前进村。
孩子们见到自己的妈妈回家,自然是非常高兴,而唐玉香也松了
气。
接下来的两天,丁建军和李珍月夫妻两
继续上工。唐玉香则是让在公社小学代课的丁小甜买了几斤
和几条鱼,以及糖酒瓜子回来。自己家做了豆腐,拿出腊
,杀了
鸭,从自己家菜地采摘了蔬菜,开始准备结婚的酒席。她又去请了焦大娘等一些村里的
来做饭。
婚礼当天是周末,丁小甜不上课,村里被丁家请来吃喜酒的
陆陆续续来了。
就在丁家老屋的院坝里,摆放了借来的十二张桌子。
唐玉香在外面张罗接待来客,丁小甜则是去灶房帮忙。
灶房里的灶眼不够,帮着做饭的
们就在院坝的边上用砖和石
搭了露天的灶炒菜。
本来丁家请了夏队长和韩队长来吃喜酒的,但是两
都没有来,他们找
向唐玉香带话,说他们要去大队开会,没时间来。
但到底有没有去大队开会,谁都不知道。
不过包括丁小甜内的很多
猜测,这应该是表明了生产队的
部对丁小兰和潘晋原这桩婚姻的态度。他们是不会参加先就闹出丑闻的一对男
的婚宴的,因为婚前发生男
关系这种行为,他们不认可,相当于这是一种官方的态度了。
夏队长和韩
华不来,丁建军也没来。
同样丁建军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他不认可这桩婚姻,但他又让自己的老婆李珍月来参加。这就给
感觉,李珍月来是看在了丁小兰是他妹妹的份儿上,他不来是对潘晋原有意见。毕竟最开始,他知道潘晋原和丁小兰来往,他曾经去潘晋原所在的知青点,跟潘晋原打了一架,把潘晋原揍了。所以对潘晋原的意见,一直延续到他跟丁小兰结婚很正常。
这三个
没来,有些习惯见风使舵的村民就也缺席了。
于是原本请的客就少了四分之一,十二张桌子没坐满,只坐满了九张桌子。
说起来也不是多少
,因为有些
家来吃喜酒,都是送了礼,带一家
来吃饭,一家
往往可以坐一桌。
总的说来,当时的
来吃喜酒送的都是各种
用品,没有送钱的。
丁家为了丁小兰和潘晋原摆的酒席花的钱是注定收不回来了,也就是大家在一起图个热闹而已。
不过,注定这个热闹也图不上了,看着那空了三张的桌子,丁小兰和潘晋原怎么也笑不出来。
来吃她们喜酒的都是实在抹不下面子,或者是丁家的亲戚,比如说丁红英一家
,还有唐玉香的娘家亲戚。还有就是潘晋原知青点的一些知青,包括他的同乡李志文在内。
丁小兰和潘晋原挨桌敬酒,
家的回应也是挺淡的,甚至有些
的笑都是挤出来的。
丁小甜呢,祝福他们新婚快乐,白
到老,然后一仰脖子把小瓷杯里的白酒喝了。
只有那些知青所在的一桌,在两
过去敬酒时,发出了哄笑声,比较热闹。
不少
说潘晋原提前完成了一件
生大事,响应号召留在农村,扎根农村,过上踏实的
子了。
丁小甜看着他们,心想,四年后,你们就不会这么想了。
那个时候,不少单身汉会庆幸自己长得丑,没有在当地娶到媳
,然后可以回城上学或者参加工作了。
四年后,妹妹又是什么样子呢?
丁小甜倒是希望她可以经受住各种冲击,能够走好自己的
生路。
中午十二点半左右开始的婚宴,一直到下午三点左右才吃完。
来客们酒足饭饱纷纷告辞,丁家
跟他们寒暄,送他们几步路也就止步了。
今天来帮忙的
们开始收拾残汤剩菜,洗碗筷和盘子等。
空下来的三桌的菜,被李珍月端下去,什么
鸭鱼
的荤菜倒进一个盆子里,素菜又倒进一个盆子里,一共有好几盆子。
唐玉香做主,等到大家洗好碗筷盘子,把桌子和凳子等搬去还了,就给今天来帮忙的
们分菜。
每
一碗荤菜一碗素菜,让她们端回去吃,感谢她们今天来帮忙。
焦大娘等来帮忙的
们喜滋滋地端着菜回去了,最后剩下的菜被分成了一大份儿,两小份儿。
一大份当然是新屋那边丁建军一家
的。
两小份儿是丁小甜这里一份儿,包括秀琳和丁建国。
丁小兰和潘晋原一份儿。
分完菜,唐玉香把潘晋原和小
儿叫到自己跟前来,很严肃地告诉他们:“从今以后你们就是一家
了,从今天起,你们自己开火做饭。我分了一些米和油给你们,以及盐和辣椒。还有,我这里有十块钱,小兰,你拿去,作为生活费。将来的生活,你们自己安排,希望你们好好过。”
丁小兰接过钱后有点儿懵,她对于将来怎么开火吃饭,张罗伙食根本没有任何经验。她长这么大,都没有
心过米从哪里来,油从哪里来,菜从哪里来。念书的时候,读完书回家就有饭吃,开始
活了,也是
完活回家就有饭吃。
结婚在她的观念里,就是跟潘晋原这个英俊的男
可以光明正大地睡在一起。以及她的丈夫是来自上海的知青,长得又帅,以后可以标注为丁小兰的丈夫,是属于她的,满足她的虚荣心。
至于柴米油盐,暂时没想过。
所以当唐玉香当面
待她结婚之后,要自己开火吃饭,她不茫然才怪。
至于潘晋原,肯定是要比丁小兰成熟一点儿,知道结了婚就要
心吃喝了。不过,现在的他还属于在第八生产队
队的知青,还没有把他的组织关系转到第七生产队。而在知青点,他们是共同做饭的,也就是每过个把星期,他会做一次饭,但是米呀菜这些,都是村里分给他们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