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既然如此,为什么李肃还要驱使王允做事呢?
其实说白了更简单,因为站在王允背后的是太原王氏王允所在的家族,在这个时代属于当之无愧的名门世族。
有了这层身份,就跟蔡邕一样,绝不能把他看做是一个单独的个体。
太原王氏本身就是一
强大的政治力量,到了隋唐时期,太原王氏甚至与其它六大世族并列列五姓七族。
因此李肃驱使王允,实际上就等于驱使了太原王氏,驱使了王氏在朝中的政治势力,这就是王允的价值。
在目前根基薄弱的
况下。
加上未来关东之变迫在眉睫,李肃根本没那么多时间培植势力,自然只能优先选择控制旧的政治势力,先度过目前难关再说。
纵然王允肯定不甘心,必定像饿狼一样伺机反扑。
李肃仍然丝毫不在乎,而且像这种用仇
做事的例子,其实
后还有一个更为著名的。
那就是东吴四大都督之一的陆逊。
这位大名鼎鼎的陆伯言,其所在的陆氏一族跟东吴君主孙权所在的孙氏同样有着
仇大恨陆氏的陆康即数百族
全死在孙策之手,结果陆伯言娶了孙策的长
,并成为了东吴权利集团的核心
物。
虽然最后陆逊被孙权
死,但是依然印证了那句至理名言。
在这个世上,其实没有永远的敌
,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所以王允跟李肃结了死仇,那又怎么样?
一旦有需要,利用敌
非但不算什么,只怕别
还会称赞一句高明呢。
只是这对于朝堂上的诸位大
而言,那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前面有
听到风声说李肃打进了王允家,黄琬等
还没来得及幸灾乐祸,结果没想到刚到了朝会,董卓就不痛不痒地呵斥了李肃两句,轻而易举地把此事翻了篇。
随后以皇帝的名义颁布诏书,肯定了王允以往的功劳的同时,又指出了其掌控尚书台期间的不足之处。
桩桩件件,有理有据!
完全让
说不出话来,就连王允本
也承认确实如此。
反正对王允而言,无能的名声已经快传遍洛阳,加上李肃的
迫,不承认也不行,索
就认了。
经过一连串的唇枪舌剑,最终,王允受封关内侯,继续掌管尚书台,同时罚俸半年,以示惩戒。
期间李肃自然是被不痛不痒地骂了两句,然后就没他什么事。
受到惩罚的王允这次非常识相,马上启奏了陈留太守张邈之事,并建议下两道调令,一道给张邈,另一道给大将徐荣,调派目前正在荥阳的徐荣
驻陈留以策万全。
此举自然是让有些
瞬间脸黑。
原因自然也很简单,想一想张邈的身份就很容易明白。
陈留太守张邈,毫无疑问是典型的世族代表,张邈更是当今名士,八厨之一,根苗正红的世族代表
物。
如今王允要动此
,自然触动了有些
的利益,但是王允没得选,因为李肃不会给他第二种选择。
要想活,要想洗刷无能之名,就必须有壮士断腕的气魄!
显然这一次王允比之前做的聪明了一些,这让李肃十分满意。
同样的董卓对此事也很满意,因为这一次有王允在前面冲锋陷阵,得罪
的不再是他董卓,自然是大好事。
不满意的
当然也是大有
在,可惜那重要吗?
呵呵!
结束了朝会,李肃和王允等
一起前往尚书台,在路上,王允老
儿趁着
少,不着痕迹地凑到了李肃身边。
“军师,老夫自断后路,这回军师该满意了吧!”
问出这句话的时候,王允几乎是咬着牙的。
自绝于清流一派,这投名状不可谓不狠。
只可惜仍然差了一点意思。
李肃依然不是很满意,摇摇
道:“王大
,这恐怕还不够哦,别忘了,陛下让你查清大比武为何进度迟缓的原因,你应该还没查好吧!”
“……”
嘶!提起大比武和忠义碑,王允陡然色变。
玛德!
这分明是把
往死路上
啊!
饶是王允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也忍不住想要
大骂。
然而没等他开
,李肃立刻抢先一步。
“别误会,王大
,在下不是那种把
往里路上
的
,在下要的只是忠义碑上百官一栏的名字能填满,至于上面的是什么
,是庶子还是无关紧要之
都不要紧,在下要的只是一个态度,只要过得去,比如王大
有个义
,派她
羽林也不是问题,同时尽力帮陛下做事,王大
也可洗刷无能之名不是吗?”
王允:“……”
……</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