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
,但对于创作这一行为本身是没有什么帮助的。
我之前说过,我并没有受过什么专业训练,在《重返 乐园》以前还从没写过
千字以上的文章。我的创作只能靠我自己对前
作品的思考和理解来吸取营养。
当然,我的阅读量应该是比较可观的,从金古温梁到三毛琼瑶,从书店里能找到
的古典名著到鲁迅,从
黎圣母院到西顿动物故事集,从基督山伯爵到猎
笔记
……一般来说,我都是好读书而不求甚解,大部分作品我阅读的次数都没有超过
三遍,我也不知道自己学到了多少东西,而在所有我读过的书中,红楼梦是最特
殊的一部。
我很早就看过这部大部
的名著,大概在初中。起初自然是似懂非懂,但这
本书有一种奇怪的魔力,就是虽然不懂但看起来也有意思。到我初步看懂已经是
大概 十年前,那时候我大概读了十七遍左右。而到我真正理解这部伟大的作品,
则是近两年我有了一些创作经验之后的事了。
越是读的多,越是理解,就越叹服这部作品的伟大,以及从中可以寻找到的
关于文学创作的指导意义。虽然有话说文无第一,但在我接触到的 古今中外全部
文学作品当中,红楼梦无论是艺术
还是思想
都是第一。就写作技巧来说,因
为我没有受过专业训练,无法做出专业的评论,但有一点就足以让每个写过东西
的
都五体投地:在曹雪芹创作的前八十回,仅仅五十万字篇幅当中,就刻画出
了数十个栩栩如生的
物,而且上到元春这样的皇妃,下到刘姥姥这样的农
,
更有林黛玉这样成为我们中国文化的标志
部分的形象。所有
物都有立体
而
不脸谱化,复杂得至今还无法完全参透。除了
物,更有无数一样融
我们文化
的经典场景:黛玉葬花,焚稿断痴
,刘姥姥进大观园……
而从思想
来说,红楼梦也达到了旷古烁今的高度。作为一部悲剧,它无论
度和广度都是其他作品难以比拟的。我曾经说我认可一位西方文学家的观点:
悲剧是
类个体在面对无法抗拒的命运时绽放出的灵魂的光辉。而红楼梦无疑把
这一点写到了极致。这正是一部关于面对命运的悲剧,书中数十位截然 不同的
物,各自采取了数十种截然 不同方式的面对自己的命运,最终结果却殊途同归,
全部被命运的风刀霜剑碾压得片片凋零。所以鲁迅说:悲凉之雾,遍被华林。更
有无数读者说:这是一部 幻灭之书、说看完之后只觉得压抑……
但红楼梦不仅仅是描写了 幻灭和凋零,更重要的是歌颂了那些高贵美丽的灵
魂,歌颂了那些在命运碾压下绽放出的璀璨的 
光辉。葬花辞并非哀怨悲泣,
「天尽
,何处有香丘」分明是仰首问苍天,和屈子的《天问》一脉相承。比如
香菱,命运对她尤其残酷,幼时被拐,少时被卖来卖去,被薛蟠占有,被殴打折
磨,最后被凌辱虐待致死。但红楼梦不仅描写了这些内容,还描写了她孜孜不倦
地学诗的过程。正是这一内容才让悲剧伟大起来,成为了名著。
在读懂了红楼梦之后,我才真正认识到了自己的差距和不足。我确实在第一
部作品之后说过,文学是为了批判和歌颂,我是努力这么做的,但我直到最近,
才通过红楼梦意识到批判和歌颂应该是一体的,批判即歌颂,正如 
的两面一
般不可分割。越残酷的命运越能衬托 
的光辉,而越美丽高贵的灵魂则越能映
照出现实与命运的黑暗和残酷。
而在我之前的作品当中,几乎都因为没有
刻认识这一点而有所偏废,都是
不合格的作品。比如《重返 乐园》,我极力描写 
光辉而没有同时进行批判,
导致了童话一般的不真实感。而《 尘与土》当中我又过分注重描写残酷命运与黑
暗现实,而忽略了 
光辉的部分,这一点被很多读者指出。直到《心何在》,
我才算是第一次同时注重这两点,却又都不够
。
这些都是我的局限
和不足。幸运的是我现在终于认识到了这些不足,并且
有意识的希望改变自己。
在我 十年前看到那具尸体之后,我就有了《 盛世雪景图》的基础构思,时间
还在《重返 乐园》之前。但我一直没有动笔写这个故事,因为我知道自己水平不
够,无论是写作技巧,文学理念,还是思想境界。但现在我已和写《重返 乐园》
时 不同,有了数百万字的写作经验,理清了许多疑问,对文学创作本身也有了更
刻的认识。我觉得是时候开始尝试这个难题,来结束一个阶段,进
下一个阶
段。
尝试当然有可能失败。而这仍然是一部阶段
的作品。如果我能顺利地花三
年时间写完,就正好结束我文学创作的第一个 十年。我希望这部作品中能刻画出
几个成功的
物形象,和几个令读者印象
刻的场景。我希望能齐
并进,同时
做到批判和歌颂。
我希望我能做到,我会尽力做到。
感谢愿意看这些废话以及这篇小说的朋友们。
让我们开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