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西厢记》的莺莺一样,元稹的莺莺也有过挣扎和困顿,但最终,还是投向了他的怀抱。一定是反抗封建礼教吗?追求恋的自由吗?这些都是后
牵强附会的东西,如同说宝玉和黛玉的
一样。其实
就是
,是发自本心的东西。世间事,也惟有它能超脱一切束缚。若不得解脱,终至坠灭,多半由
身上起。
他们也是这样的一对才子佳。史载元稹十四岁明经及第,是当时少年得志的才子;而她,是佳
。我觉得这个“佳”字不是后来话本小说里用滥的那个“佳”字。莺莺有着独立的
格,或许,她比他还要聪明。即使是义无返顾投奔热
的时候,她也显得冷静从容。对她来说,
是一块庄严的圣地,不需要任何猥琐的道理作借
,不需要任何羞惭的表
作掩饰,亦不需要任何患得患失的考虑。当她选择
以后,她就毫不迟疑地来到他身边。这样的
,你要得到她,除非
出自己的心。
他由此可能对她产生敬畏的心。我由此想到张玲之与胡兰成,亦是如此。她的冷落从容,反而使得他肃然敬畏。一个
过于神圣肃静的
,会是男
沉重的负担。往往在短暂的欢娱之后,陷
莫名的
绪里,有浅浅的懊恼和犯罪感。这时,他宁愿自己面对的是一个轻佻的,欢愉的,不知世事、可以逗弄的
,这样,他只需使出三分力就足够她艳羡雀跃,如同胡兰成对小周。
男喜欢
聪明,亦只要聪明的温婉和顺。他们不需要
子的才气,只需要她们有灵气,能够懂得自己的得意和苦闷就已足够。当一个男
可以用三分力为
撑住一片天的时候,我们没有理由再要他为那个需要付出十分力的
留下。
当莺莺奔向他的怀抱时,元缜却要远上长安,奔向他的前程了。“通塞两不见,波澜各自起。与君相背飞,去去心如此。”的悲哀莫过于此。
他后来曾经回来过。回来却发现,他们再也回不去了,他想在她身上得到的,关于需要的例证,她不再给他。
偶尔她会在夜里独自
琴。她的琴艺
妙绝伦,琴声愁惨凄绝,但若他尝试请她为他独奏一曲,她立即让红娘把琴收起来,挂在墙上,拒绝再弹。他对这种状况非常绝望,他们之间或许只有一公尺的距离,然而这一公尺,他再也无法靠近。
[记住网址 龙腾小说 Ltxsf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