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游击队有关工作
况汇报后,心
沉重的陈赓写下长篇电报并发给延安:“……印度的悲剧在于,他们是殖民地,充满了被外来者征服的历史,从没有民族自省的意识,鲍斯的国民政府即便是
本当局扶持起来的傀儡政权,也算是近代历史上印度第一个民族政权毕竟英国
当权时连这样的政府都不给印度
成立。最近一个世纪以来,最激烈的印度民族主义者都是激烈反抗英国统治的,他们宁愿相信
本
也不信英国
,而普通印度民众对于反抗茫然不知所措,不知道应该反抗谁……所以我认为,在印度发动革命并建立政权需要走很长一段路,至少需要等
本伪善面貌揭露,
、印民族矛盾激化后才有可能。
综合各方面信息,我认为能理解
本从中国大陆逐渐退出的缘由:
本兵力和资源不足,无力同时政府中、印两个地域广袤、
众多的大国,必须有所取舍,鉴于印度民众更驯服、更易驱使,
本选择了印度攻势,我认为
本在国内还会退出更多地盘,中央应抓住有利时机加快发展。
单纯从军事路线来说,失去外援的英国方面在印度全面失败不可避免,但这并不意味着毫无可为,单纯依靠英印军进行正面抵抗还不够,即便短时间内不能建立稳定的游击区和根据地,我认为抽调一部分
锐部队进行敌后流动作战、
坏敌
统治秩序稳固与补给线畅通是有可能的,如果中央同意,我愿意带领一部分印度同志和代表团执行这个任务,尽可能延长
本的进攻时间……”
延安给他回了很长的一封信,最后着重指出:“……发动游动作战,帮助英国
拖住
本步伐并不是你们的当务之急,你们最重要的使命是学习、掌握现代化的军事理论和大兵团作战指挥经验,要谦虚地和英国军官学习正规军指挥战术,利用目前有利的时机汲取英国与
本作战经验,掌握现代战争
髓并尽可能为我所用,同时要注意收集有关军事、经济、政治等方面的信息和
报,特别是要掌握
本的装备配置和技术特点……”
连延安观察团都知道印度局势大势已去,伦敦城里的高层怎么会不知道呢?所以保留印度殖民地这个条件显而易见可以先从英德谈判中取消了。
第二个条件是英国殖民地问题,这方面德国表态是很清晰的:已事实上被轴心及其各盟友占领的英国殖民地就不要再想收回来了,这样一来非洲、中东乃至东南亚肯定与大英帝国无缘,像
给阿根廷的马岛也不用想,但最
华的四大自治领德国承诺会帮助英国继续稳住,南非及南罗德西亚(还没被欧洲各国吞下去的一点地方)德国承诺不动,澳新德方会出面和
本协调,加拿大由德国提供安全保障。
里宾特洛甫甚至表示,如果加拿大
愿意且英国政府要求,将来欧洲联合舰队和欧洲一体化武装力量可布防在美加边境,特别是纽芬兰岛作为大不列颠直属领地更是驻兵的重中之重。对霍夫曼来说,一旦在北美大陆有立足之地,导弹10分钟就能打到纽约,装甲师跨过美加边境搞闪电战也是一蹴而就的事这场面想想就酸爽。
为让英国
快速就范同时考虑到英国毕竟还有几百万陆军和一支舰队,德国方面提出,可在南美为英国找一块殖民地比如与英属圭亚那接壤的部分
西领土,如英军打仗比较给力,贡献大的话还同意将
拿马运河
给英国控制。
第三个条件是英国军政高层安排问题。里宾特洛甫表示凡愿意与德国合作的英国高层,无论过去对德态度如何,一概不予追究,不愿意与德国合作但也不反抗、不
坏的(包括丘吉尔本
在内),德国予以包容、来去自由,表示绝无秋后算账的想法。由于英国长期以来海权也有目共睹,为照顾英国国民
绪,同意将来欧洲联合舰队由英国
担任司令官。至于
第四个是经济安排。议和后,英国的封锁自然能马上解除,短缺的物资和原材料由德国负责协调,同时德国将在英国下各种工业订单帮助稳住经济形势,将来英国可加
各类欧洲联营机制和共同市场,同时目前在中东的石油基金也会让英国资本分一杯羹,双方在先进技术上也可以合作,毕竟英国工业技术在欧洲仅次于德国,在部分领域甚至还超过德国。归根到底一句话,欧盟一体化过程中德国当然要吃大
,但只要4大自治领在手,英国会超过法国享有第二把
易和地位跟着美国不也是老二么?
换而言之,随着英美连续失利,英国的心里要价在降低,英德双方达成一致的可能
已越来越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