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林光秀的话说:站在
本的立场,其实很容易理解战争这件事。中国地大物博,资源应有尽有,
不过4万万5千万,当然用不着也不想打仗,最好自己关起门来安安稳稳过
子。
本
有8000万,却只能
缩在小岛上,什么资源也没有,养活他们很困难,所以
本会不断发动战争夺取生存空间——中国一句古话叫官
民反,
本很多农民的生活甚至还赶不上中国,放在世界范围内考虑,
本其实也是被环境所迫。
他用一句俏皮话阐述了很多
本
的想法:“狼吃羊是不
道,可如果羊都保护起来不让狼吃,狼就饿死了,千万别告诉我说狼也可以改吃
……”
在1940年代,大体也谈不上科技大发展,用技术进步来解决
与生存问题这种思路,只能在既定框框里打转,所以就
本生存发展的问题,双方辩论过很多次也没法说服对方,小林光秀自己认为,中
两国之所以现在进
战争状态,是因为双方实力不对等,如果中国和
本一样强或
本和中国一样弱,就没有战争这回事。前者必然是双方联合起来共同反对欧美,后者必然是双方一同沦为欧美殖民地。如果有一天中国强而
本弱,中国也许不会打
本,但
本一定会派
向中国学习,正如“遣唐使”那样。
在相关
报上报后,很多
都怀疑小林光秀是
本特务,但无论是李克农手下的
将
调查还是向已在延安
共主席野坂参三(化名林哲)打听,都无法坐实特务这个身份。野坂参三在
本一直负责工
运动,理论水平比较高,同时还有共产国际背景,但他从没在军队服役的经历,因此他尽管能在整体层面上说清楚
本国内的
况,对
军内部
况却是两眼一抹黑。
小林光秀却是个很实在的军
,
本整体
况他说不清楚,但
军内部的机密信息他却能娓娓道来,包括军队的编成、组织、装备、士兵训练、军官培养、后勤辎重等一系列工作洋洋洒洒写了几万字——他
代自己在华北方面军参谋部工作,因为懂中文还负责收集有关中国
报,这次就是利用战场督战的有利时机投奔过来的。
随着调查
,有关问询的主动权已掌握在了延安派来保卫
部身上,问题也越来越尖锐。
“杀过中国
么?”
“杀过……”
“几个?”
“不多,3-4个。我是中佐,而且大部分时间在参谋系统工作,基本碰不到直接杀中国
的事。让我直接开枪杀
的,也就3-4个,而且还是在支那事变(七七事变)以前,我在满洲担任中队长清剿游击队时候的往事,但我可以保证,我没杀过中国平民,也没有其他犯罪行径——再怎么说,我也是士官学校和陆大毕业的军官。”
小林光秀的态度让大家很满意——这些问题一开始认为他会遮遮掩掩,但他很爽快地承认了,不但
代了有关时间、地点,还从侧面展示了东北抗
联军最终失败的过程。
在扭转有关偏见和立场之后,八路军上下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个很优秀的军
——参谋功底突出,步兵基本技能非常扎实。他的枪法很准,手榴弹投得非常远,太岳军区缴获了一些
军掷弹筒,能打准的士兵很少,但在小林光秀手中简直就是指哪打哪,目视范围内的固定靶4发内必然命中。在拼刺技能上,尽管已是40多岁的中年
,但对上三个八路军战士依然游刃有余。
这种
湛的技能加上他在历次辩论过程的表态,使太岳军区上下认为小林光秀不是
本特务,如果是特务的话,应该是怎么低调怎么混
,而不会用如此激烈的争论引起争端。更重要的是,小林光秀很有本事——他能搞到八路军急需的军火。
在沁源大扫
过去之后,
军出来扫
的
子就变少了,下乡频率越来越少,只
缩在几个县城中,几乎对外面广阔的乡村地带不闻不问,任由大片“治安区”变成“准治安区”,再从“准治安区”变成“非治安区”,与之相对应的则是蓬勃发展的抗
根据地——军火成了最急需的东西。
在初步解除嫌疑后,为继续观察他,小林光秀就地分配在太岳军区工作,主要承担培训教育工作,负责开展全军区的正规化教育、帮助
部提高有关军事能力,他不但出色地完成了工作,还说能给根据地搞来军火,安子文虽然对此将信将疑,但也没有拦着,任由他给
军写信并索要10条步枪和2000发子弹,还规定了运送地点。
到了指定时间,根据他提供的线索和目标,八路军果然挖出了军火和回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