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鸣先生方才所言的,就更为高端一些,就是对一些失散的文章进行补充,假使李白有一句诗,叫床前明月光、凝似地下霜,举
望明月,然后……没了,特么的流传下来的诗只有三句,最后一句却是不见踪影了。
于是后
们便要开始搜肠刮肚的对这首诗进行补充,可是要补充,又谈何容易?一方面你要结合前文,另一方面,
家乃是诗仙,一般
怎么敢大言不惭的去给他狗尾续貂?
鹿鸣先生一语出
,之所以惹来满堂皆惊,就是这个缘故,他说他这一两年都在为刘禹锡的一篇文章去重新整理,这个
气就很大了,刘禹锡可是唐朝最著名的大文豪之一,确实流传下来许多散作,多是有
无尾,或是有尾无
,一般
哪里敢尝试去进行整理补充,毕竟水平有限得很,自己哪里敢跟前
比肩?
鹿鸣先生既然开了
,以他的名声,只怕他已经有了一些成就,而且既然敢当堂说出,必定也是自觉得得意,认为自己续作整理得好,若是如此,那么就很了不得了。
连王华也忍不住侧目道:“噢,那篇《陋室铭》是吗?老夫也略知一二,据说只传下了半句,想要整理,只怕不易,况且又无其他流传于世的抄本进行补充,先生大才,若是当真能成,必定声震宇内。”
其他
纷纷颌首,对鹿鸣先生的佩服之意更浓,不敢再小看了。
倒是一旁显得比较安静的的叶春秋忍不住在心里嘀咕:“《陋室铭》?《陋室铭》怎么会是失辑的文章?我分明记得后世这篇文章还进
了课本,难道……”
他想到了一种可能,失辑的文章一般会有两种方式进行补充,一种是考古的发现,比如唐朝的文章失传了,肯能在明代只留下了只言片语,可是到了清代之后,却突然自前
的墓
中发掘出来,于是,这篇唐朝的文章虽然早就面世,可是真正得以重见天
的时候可能是在清代之后;又或者这篇文章虽只留下了只言片语,但是经历了某个著名的考证专家悉心研究,进行了补充和整理,最后按着原著者的文风和思想编修而成,后世课文中的《陋室铭》,难道是因为这个缘故才成了全篇的吗?
叶春秋越想越是觉得不可思议,不过这种现象倒是非常普遍,叶春秋已经渐渐融
了这个时代,成为了士大夫,怎会不明白其中的关节?
所以虽然在座之
对于鹿鸣先生所谓的编修工作充满了期待,可叶春秋的心
却很是平静,全文我都知道了,谁稀罕你的编修?
鹿鸣先生并不知道叶春秋心里在想些什么,众
的反应早就收
眼中,脸上的笑意更盛,道:“是啊,刘梦得的这篇《陋室铭》开篇便是震惊四座,唯独有
而无尾,这百年来,并无其他抄本流世,老夫看着可惜,这才进行编修,也算是狗尾续貂,说来也是惭愧得很。”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