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科举不兴,逐渐衰落,是朱元璋重新让科举兴盛的。但朱元璋实行的科举与以前大不相同。明朝以前,科举考的是策论,就国家大事让考生表见解,养成了考生们关心国家的习
。
明朝则不同,朱元璋考的是八
,让考生们“代圣
立言”,所有见解均不得过朱熹注解。如此,考生们思想受到压制,再无创造力。
本来科举是一项利弊兼备的制度,但到了明朝就只有弊而无利,成为造成中国近代衰落的,一个重要因素。
朱元璋为什么要实行八
呢?
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朱元璋自己没文化,看见儒生们咬文嚼字,心里不舒服。儒生们动不动批评朝政,且振振有词地搬出圣
之言为证,让朱元璋无话可说。
于是,朱元璋就搞了个八
,儒生们想做官,就不能关心国家大事,只能紧跟皇帝的意志,这就符合了朱熹所谓的君臣之义了。这就是朱元璋以朱熹思想,束缚知识分子的目的。
总之,朱元璋说不过儒生,就搬出了朱熹束缚儒生。于是,科举由策论变成了八
取士。
而玩到后来,朱元璋自认为这样做,出来的读书
和官员,很符合他的统治理念,于是就让其大行其道。
只是,岁月是把杀猪刀,这句明言果然没假货。
一二百年下来,朱元璋一定没想到,自己以前搞出来的死八
,把自己的大明也玩脱了。
孔子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朱元璋始作八
,遗祸数百年,难怪老朱家被杀得
滚尿流,只剩下几个冒牌的后代了。
想到这,朱子龙似自语,其实却是在提醒台下百官。
“国朝最大的祖制,就是八
科举制,以摘经拟题为志,自四书一经外。余者皆束之高阁,便图史满前,也尽不暇目。只可惜这样出来的所谓
才,大多呆
呆脑,不通实务。平时袖手谈心
,临事一死报君王。看似忠,却无能。可唉,可怜,可杯也!”
其实朱子龙还有后半句,算是给了百官面子,没有直说出来。
他更想说,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千里做官只为财。
此时此刻,朱子龙的皇帝分身坐在龙椅上。全力冷嘲热讽,言语无
,李邦华的脸皮则如抽筋般抖动不停,几次三番要想开
。都想了想,一是不知如何回答,二是毕竟说话的是皇帝,君臣有别。
只能是哑
无言,面露窘样。
而到最后,一些看风向,而且暗中已经投靠朱子龙的官员。也站出来补刀了,一唱一和的,李邦华几次三番要开
,都是让
给堵了回去。
朱子龙见了心中暗暗点
,心想这气势打出去,道德至高点也站上了,队友也出现了。
今天还不把你打压下去的同时,不刹住这
歪风邪气?
你再不怕死,再能坚持自己的观点,可我直接从你的观点上下手,让你的坚持一无是处,毫无理由。看你还怎么和我玩?
今儿个事,有报纸利器在手,到时候再社会舆论引导一下,效果绝对杠杠的。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