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一进来,李世民就拉着他诉苦。
“文远,你来的正及时,你看看,朕当了这太子之后,一天好觉都没睡好。宫里各项开支请款,数量惊。可这还是小的,你再看这,李靖、李世绩、叔宝和嗣昌他们都已经到任,现在都发回奏章,说边境之上,突厥
有动静。四
都要求朝廷拔款,让他们征调民夫、购买物资,以加强边境的防御,修缮长城、军堡、关卡,储备粮
军械等等。孤
都大了,到哪里去给他们拔钱拔粮?”
“突厥异动?”
李超皱眉,这可不是小事。
现如今,突厥是大唐第一劲敌。去年突厥就大举南下了一次,不过雷声大雨点小,最后抢了一把就走了。
大唐对内宣称是斩杀突厥十万,大获全胜,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甚至可以说,那一丈,大唐根本没有胜,反而是在突厥面前
露了自己的真正实力。最后和亲送公主,又送了不少的陪嫁,还要继续履行以前跟突厥
达成的协议,给他们送钱,才算是达成了休兵罢战的和议。
如今大唐换了主,颉利可汗若是要趁着这个新老
替过渡时期,要来搞点事,太寻常不过了。
“不少报都显示,突厥
确实在做着战争准备。”
突厥打仗,虽不如中原汉
复杂,可也一样是得有准备的,如果只是小规模的寇边还不需要什么准备,但如果是一场全面战争,突厥
的准备工作不比汉
少。
“突厥历次南下
侵,一般都会选在秋高马肥的时候。如果现在突厥
就开始在准备,那么他们肯定会在九十月的时候南下。”
李世民点,“三郎你判断的不错,我也正是这个想法。突厥
去年南下没有讨到多少好处,但却试探出了我们的虚实。真论起来,我们现在的实力远不如突厥
,他们真要全力南下,那时会非常麻烦。”
李超马上想到了渭水之盟。
虽然渭水之盟是在几年后,可历史上在此之前突厥已经接连
侵南下了。等李世民玄武门后登基称帝,颉利更是带着二十万大军直接突
关中,一直杀到了长安城的渭水北岸。
最后李世民与颉利签了城下之盟,才算让颉利退走。
但那次,李世民固然厉害,可实际大唐也是个大输家,是答应了每年上贡,给突厥保护费才换来的。
突厥来去一趟,没少烧杀抢掠。
被突厥直接打到了长安城下,要不是当时李世民反应快,做了拼死一战的准备,突厥
见长安城防御很强,也不会走。
现在,突厥很有可能再来一次渭水之盟。
“殿下,若是突厥这次再来,肯定就不是如上次一样三面出击,肯定会选择一路,重点突
,我认为,突厥
最可能会直驱关中,奔着长安来。”
李世民眉皱的紧紧的,李超的话,正也是他判断的。
河北、河东两个方向,上次突厥已经劫掠过了,再抢也抢不到多少东西,尤其是有李靖和李世绩二将在,朝廷在那边也部署了不少重兵。
而关中这边,就不一样了。
上次这路收获最少,但这路距离长安最近。
只要突厥借着梁师都夺占的灵武、朔方为前进基地,他们就能集结十万甚至二十万的突厥铁骑,重点进攻萧关一线,打开这道关门后,就能长驱直
,几天内就能到达长安城下。
关中平原,可是如今大唐最富裕的地方了,就算攻不下长安,可在关中平原大抢一通,再迫李唐称臣上贡,突厥
也能大赚特赚。
萧关虽是长安西北门户,也有秦叔宝亲自镇守,但肯定防不住突厥大军。
“孤打算向叔宝增派兵马,加强萧关一线防御。”
“殿下,朝廷兵马只有这么多,加强萧关一线,那么代北、燕北一线兵力必然减弱啊。”
李世民无奈,“你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仕之门太多,贵胄之家太优,禄利之资太厚。
仕者多,则农工益少;农工益少,则物不足,物不足则国贫。九品之家,不纳赋税,子弟又得荫补恩奖,坐食百姓。
秦开郑渠,溉田四万顷。汉开白渠,复溉田四千五百余顷。关中沃衍,实在于斯。可大唐却只余六千余顷。
比于汉代,减三万*千顷。每亩所减石余,即少四五百万石。
地利损耗既如此,力分散又如彼,欲求富强,其可得乎!……
李世民确实穷的快揭不开锅了!
全都在挖他墙角!(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