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西域记卷第二(三国)
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大总持寺沙门辩机撰
滥波国那揭罗曷国
健驮逻国
 详夫天竺之称。龙腾小说网 Ltxsfb.com异议纠纷。旧云身毒。或曰贤豆。今从正音。宜云印度。印度之
随地称国。殊方异俗遥举总名。语其所美谓之印度。印度者。唐言月。月有多名。斯其一称。言诸群生
回不息。无明长夜莫有司晨。其犹白
既隐宵烛斯继。虽有星光之照。岂如朗月之明。茍缘斯致因而譬月。良以其土圣贤继轨导凡御物如月照临。由是义故。谓之印度。印度种姓族类群分。而婆罗门特为清贵。从其雅称传以成俗。无云经界之别。总谓婆罗门国焉。
 若其封疆之域。可得而言。五印度之境周九万余里。三垂大海。北背雪山北广南狭。形如半月。画野区分七十余国。时特暑热。地多泉湿。北乃山阜隐轸丘陵舄卤。东则川野沃润畴垄膏腴。南方
木荣茂。西方土地硗确。斯大概也。可略言焉。
 夫数量之称谓踰缮那(旧曰由旬。又曰踰阇那又曰由延。皆讹略也)踰缮那者。自古圣王一
军行也。旧传一踰缮那四十里矣。印度国俗乃三十里。圣教所载唯十六里。穷微之数分一踰缮那为八拘卢舍。拘卢舍者。谓大牛鸣声所极闻称拘卢舍。分一拘卢舍为五百弓。分一弓为四肘。分一肘为二十四指。分一指节为七宿麦。乃至虱虮隙尘牛毛羊毛兔毫金水。次第七分以至细尘。细尘七分为极细尘。极细尘者不可复折。折即归空。故曰极微也。
 若乃
阳历运
月次舍。称谓虽殊时候无异。随其星建以标月名。时极短者。谓剎那也。百二十剎那为一呾剎那。六十呾剎那为一腊缚。三十腊缚为一牟呼栗多。五牟呼栗多为一时。六时合成一
一夜(昼三夜三)居俗
夜分为八时(昼四夜四于一一时各有四分)月盈至满谓之白分。月亏至晦谓之黑分。黑分或十四
十五
。月有小大故也。黑前白后合为一月。六月合为一行。
游在内北行也。
游在外南行也。总此二行合为一岁。又分一岁以为六时。正月十六
至三月十五
。渐热也。三月十六
至五月十五
。盛热也。五月十六
至七月十五
。雨时也。七月十六
至九月十五
。茂时也。九月十六
至十一月十五
。渐寒也。十一月十六
至正月十五
。盛寒也。如来圣教岁为三时。正月十六
至五月十五
。热时也。五月十六
至九月十五
。雨时也。九月十六
至正月十五
。寒时也。或为四时。春夏秋冬也。春三月。谓制呾罗月。吠舍佉月。逝瑟咤月。当此从正月十六
至四月十五
。夏三月。谓頞沙荼月。室罗伐拏月。婆罗钵陀月。当此从四月十六
至七月十五
。秋三月。谓頞湿缚庾阇月。迦刺底迦月。末伽始罗月。当此从七月十六
至十月十五
。冬三月。谓报沙月。磨袪月。颇勒窭拏月。当此从十月十六
至正月十五
。故印度僧徒依佛圣教坐两安居。或前三月。或后三月。前三月当此从五月十六
至八月十五
。后三月当此从六月十六
至九月十五
。前代译经律者。或云坐夏。或云坐腊。斯皆边裔殊俗。不达中国正音。或方言未融而传译有谬。又推如来
胎初生出家成佛涅盘
月。皆有参差。语在后记。
 若夫邑里闾阎方城广峙。街衢巷陌曲径盘迂。阛阓当涂旗亭夹路。屠钓倡优魁脍除粪旌厥宅居。斥之邑外。行里往来僻于路左。至于宅居之制垣郭之作。地势卑湿城多垒砖。暨诸墙壁或编竹木。室宇台观板屋平
。泥以石灰覆以砖墼。诸异崇构制同中夏。苫茅苫
或砖或板。壁以石灰为饰。地涂牛粪为净。时花散布。斯其异也。诸僧伽蓝颇极奇制。隅楼四起重阁三层。榱梠栋梁奇形雕镂。户牖垣墙图画众彩。黎庶之居内侈外俭。隩室中堂高广有异。层台重阁形制不拘。门辟东户。朝座东面。至于坐止咸用绳床。王族大
士遮豪右。庄饰有殊规矩无异。君王朝座弥复高广。珠玑间错谓师子床。敷以细□蹈以宝机。凡百庶僚随其所好。刻雕异类莹饰奇珍。衣裳服玩无所裁制。贵鲜白轻杂彩。男则绕腰络腋横巾右袒。
乃襜衣下垂通肩总覆。为小髻余发垂下。或有剪髭别为诡俗。首冠花鬘身佩璎珞。其所服者谓憍奢耶衣。及□布等。憍奢耶者。野蚕丝也。丛摩衣。麻之类也。颔(墟严反)钵罗衣织细羊毛也。褐刺缡衣织野兽毛也。兽毛细耎可得缉绩。故以见珍而充服用。其北印度。风土寒烈短制褊衣。颇同胡服。外道服饰纷杂异制。或衣孔雀羽尾。或饰髑髅璎珞。或无服露形。或
板掩体。或拔发断髭或蓬鬓椎髻。裳衣无定赤白不恒。沙门法服唯有三衣及僧却崎。泥缚些(桑个反)那。三衣裁制部执不同。或缘有宽狭。或叶有小大。僧却崎(唐言掩腋。旧曰僧祇支。讹也)覆左肩掩两腋。左开右合长裁过腰。泥缚些那(唐言裙旧曰涅盘僧讹也)既无带襻其将服也。集衣为褶束带以缁。褶则诸部各异。色乃黄赤不同。剎帝利婆罗门清素居简洁白俭约。国王大臣服玩良异。花鬘宝冠以为首饰。环钏璎珞而作身佩。其有富商大贾唯钏而已。
多徒跣少有所履。染其牙齿或赤或黑。齐发穿耳。修鼻大眼。斯其貌也。
夫其洁清自守非矫其志。凡有馔食必先盥洗。残宿不再食器不传。瓦木之器经用必弃。金银铜铁每加摩莹。馔食既讫嚼杨枝而为净。澡漱未终无相执触。每有溲溺必事澡灌。身涂诸香。所谓栴檀郁金也。君王将浴。鼓奏弦歌祭祀拜祠沐浴盥洗。
 详其文字。梵天所制原始垂则。四十七言也。寓物合成随事转用。流演枝派其源浸广。因地随
微有改变。语其大较未异本源。而中印度特为详正。辞调和雅与天同音。气韵清亮为
轨则。邻境异国习谬成训。竞趋浇俗莫守淳风。至于记言书事各有司存。史诰总称谓尼罗蔽荼。(唐言清藏)善恶具举灾祥备着。而开蒙诱进先导十二章。七岁之后授五明大论。一曰声明。释诂训字。诠目疏别。二工巧明。伎术机关
阳历数。三医方明。禁咒闲邪药石针艾。四谓因明。考定正邪研核真伪。五曰内明。究畅五乘因果妙理。其婆罗门学四吠陀论(旧曰毘陀讹也)一曰寿。谓养生缮
。二曰祠。谓享祭祈祷。三曰平。谓礼仪占卜兵法军阵。四曰术。谓异能伎数禁咒医方。师必博究
微贯穷玄奥。示之大义导以微言。提撕善诱雕朽励薄。若乃识量通敏志怀逋逸则拘絷。反开业成后已年方三十。志立学成。既居禄位先酬师德。其有博古好雅肥遁居贞。沉浮物外逍遥事表。宠辱不惊声问以远。君王雅尚莫能屈迹。然而国重聪叡俗贵高明。褒赞既隆礼命亦重。故能强志笃学忘疲游艺。访道依仁不远千里。家虽豪富志均羁旅。
腹之资巡丐以济。有贵知道无耻匮财。娱游堕业偷食靡衣。既无令德又非时习。耻辱俱至丑声载扬。
 如来理教随类得解。去圣悠远正法醇醨。任其见解之心。俱获闻智之悟。部执峰峙诤论波涛。异学专门殊途同致。十有八部各擅锋锐。大小二乘居止区别。其有宴默思惟经行住立。定慧悠隔諠静良殊。随其众居各制科防。无云律论经是佛经。讲宣一部乃免僧知事。二部加上房资具。三部差侍者祇承。四部给净
役使。五部则行乘象舆。六部又导从周卫。道德既高旌命亦异。时集讲论考其优劣。彰别善恶黜陟幽明。其有商搉微言抑扬妙理。雅辞赡美妙辩敏捷。于是驭乘宝象导从如林。至乃义门虚辟辞锋挫锐。理寡而辞繁。义乖而言顺。遂即面涂赭垩身坌尘土。斥于旷野弃之沟壑。既旌淑慝亦表贤愚。
知乐道家勤志学。出家归俗。从其所好。罹咎犯律僧中科罚。轻则众命诃责。次又众不与语。重乃众不共住。不共住者斥摈不齿。出一住处措身无所。羁旅艰辛或返初服。
 若夫族姓殊者。有四流焉。一曰。婆罗门。净行也。守道居贞洁白其
。二曰。剎帝利。王种也(旧曰剎利略也)奕世君临仁恕为志。三曰。吠奢(旧曰毘舍讹也)商贾也。贸迁有无逐利远近。四曰。戍陀罗(旧曰首陀讹也)农
也。肆力畴垄勤身稼穑。凡兹四姓清浊殊流。婚娶通亲飞伏异路。内外宗枝姻媾不杂。
一嫁终无再醮。自余杂姓寔繁。种族各随类聚难以详载。君王奕世唯杀帝利。篡弒时起异姓称尊。国之战士骁雄毕选。子父传业遂穷兵术。居则宫庐周卫。征则奋旅前锋。凡有四兵步马车象。象则被以坚甲牙施利距。一将安乘授其节度。两卒左右为之驾驭。车乃驾以驷马。兵帅居其乘。列卒周卫。扶
挟毂。马军散御逐北奔命。步军轻捍敢勇充选。负大橹执长戟。或持刀剑前奋行阵。凡诸戎器莫不锋锐。所谓矛楯弓矢刀剑钺斧。戈殳长槊
索之属。皆世习矣。夫其俗也
虽狷急志甚贞质。于财无茍得。于义有余让。惧冥运之罪。轻生事之业。诡谲不行盟誓为信。政教尚质风俗犹和。凶悖群小时亏国宪。谋危君上。事迹彰明。则常幽囹圄无所刑戮。任其生死不齿
伦。犯伤礼义悖逆忠孝。则劓鼻截耳断手刖足。或驱出国。或放荒裔。自余咎犯输财赎罪。理狱占辞不加刑朴。随问□对据事平科。拒违所犯耻过饰非。欲究
实。事须案者。凡有四条。水火称毒。水则罪
与石盛以连囊。沉之
流校其真伪。
沈石浮则有犯。
浮石沉则无隐。火乃烧铁罪
踞上。复使足蹈。既遣掌案。又令舌舐。虚无所损实有所伤。懦弱之
不堪炎炽。捧未开花散之向焰。虚则花发实则花焦。称则
石平衡轻重取验。虚则
低石举。实则石重
轻。毒则以一羖羊剖其右髀。随被讼
所食之分。杂诸毒药置右髀中。实则毒发而死。虚则毒歇而稣。举四条之例。防百非之路。
 致敬之式。其仪九等。一发言慰问。二俯首示敬。三举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长踞。七手膝踞地。八五
俱屈。九五体投地。凡斯九等极唯一拜。跪而赞德谓之尽敬。远则稽颡拜手。近则呜足摩踵。凡其致辞受命褰裳长跪。尊贤受拜必有慰辞。或摩其。或拊其背。善言诲导以示亲厚。出家沙门既受敬礼。唯加善愿无止跪拜。随所宗事多有旋绕。或唯一周。或复三匝。宿心别请数则从欲。
 凡遭疾病绝粒七
。期限之中多有痊愈。必未瘳差方乃饵药。药之
类名种不同。医之工伎占候有异。终没临丧哀号相泣。裂裳拔发拍额椎胸。服制无间丧期无数。送终殡葬其仪有三。一曰火葬。积薪焚燎。二曰水葬。沉流漂散。三曰野葬。弃林饲兽。国王殂落先立嗣君以主丧祭。以定上下。生立德号死无议谥。丧祸之家
莫就食。殡葬之后复常无讳。诸有送死以为不洁。咸于郭外浴而后
。至于年耆寿耄死期将至。婴累沉痾生涯恐极。厌离尘俗愿弃
间。轻鄙生死希远世路。于是亲故知友奏乐饯会。泛舟鼓棹济殑伽河。中流自溺谓得生天。十有其一未尽鄙见。出家僧众制无号哭。父母亡丧诵念酬恩。追远慎终寔资冥福。
 政教既宽机务亦简。户不籍书
无傜课。王田之内大分为四。一充国用祭祀粢盛。二以封建辅佐宰臣。三赏聪叡硕学高才。四树福田给诸异道。所以赋敛轻薄傜税俭省。各安世业俱佃
分。假种王田六税其一。商贾逐逐利来往货迁。津路关防轻税后过。国家营建不虚劳役。据其成功酬之价直。镇戍征行宫庐营卫。量事招募悬赏待
。宰牧辅臣庶官僚佐。各有分地自食封邑。风壤既别地利亦殊。花
果木杂种异名。所谓庵没罗果。庵弭罗果。末杜迦果。跋达罗果。劫比他果。阿末罗果。镇杜迦果。乌昙跋罗果。茂遮果。那利蓟罗果。般橠娑果。凡厥此类难以备载。见珍
世者略举言焉。至于枣栗椑柿印度无闻。梨柰桃杏蒲萄等果。迦湿弥罗国已来往往间植。石榴甘橘诸国皆树。垦田农务稼穑耕耘。播植随时各从劳逸。土宜所出稻麦尤多。蔬菜则有姜芥瓜瓠荤陀菜等。葱蒜虽少噉食亦希。家有食者驱令出郭。至于
酪膏酥炒糖石蜜芥子油诸饼□常所膳也。鱼羊獐鹿时廌肴胾。牛驴象马豕犬狐狼师子猴猿。凡此毛群例无味噉。噉者鄙耻众所秽恶。屏居郭外希迹
间。若其酒醴之差滋味流别。蒲萄甘蔗剎帝利饮也。曲蘗醇醪吠奢等饮也。沙门婆罗门饮蒲萄甘蔗浆。非酒醴之谓也。杂姓卑族无所流别。然其资用之器功质有殊。什物之具随时无阙。虽釜镬斯用。而炊甑莫知。多器坯土少用赤铜。食以一器众味相调。手指斟酌略无匙箸。至于老病乃用铜匙。
 若其金银□石白玉火珠。风土所产弥复盈积。奇珍杂宝异类殊名。出自海隅易以求贸。然其货用
迁有无。金钱银钱贝珠小珠。印度之境疆界具举。风壤之差大略斯在。同条共贯粗陈梗概。异政殊俗据国而叙。
 滥波国。周千余里。北背雪山三垂黑岭。国大都城周十余里。自数百年。王族绝嗣。豪杰力竞无大君长。近始附属迦毕试国。宜粳稻多甘蔗。林树虽众果实乃少。气序渐温微霜无雪。国俗丰乐
尚歌咏。志
怯弱
怀诡诈。更相欺诮未有推先。体貌卑小动止轻躁。多衣白□所服鲜饰。伽蓝十余所。僧徒寡少。并多习学大乘法教。天祠数十异道甚多。从此东南行百余里。踰大岭济大河。至那揭罗曷国(北印度境)。
 那揭罗曷国。东西六百余里。南北二百五六十里。山周四境县隔危险。国大都城周二十余里。无大君长主令役属迦毕试国。丰谷稼多花果。气序温暑风俗淳质。猛锐骁雄轻财好学。崇敬佛法少信异道。伽蓝虽多僧徒寡少。诸窣堵波荒芜圯坏。天祠五所异道百余
。
 城东二里有窣堵波。高三百余尺。无忧王之所建也。编石特起刻雕奇制。释迦菩萨值然灯佛。敷鹿皮衣布发掩泥得受记处。时经劫坏斯迹无泯。或有斋
天雨众花。群黎心竞式修供养。其四伽蓝少有僧徒。次南小窣堵波。是昔掩泥之地。无忧王避大路遂僻建焉。
 城内有大窣堵波。故基闻诸先志曰。昔有佛齿高广严丽。今既无齿唯余故基。其侧有窣堵波。高三十余尺。彼俗相传不知源起。云从空下。峙基于此既非
工。寔多灵瑞。
 城西南十余里有窣堵波。是如来自中印度凌虚游化降迹于此。国
感慕建此灵基。其东不远有窣堵波。是释迦菩萨昔值然灯佛。于此买华。
城西南二十余里至小石岭。有伽蓝高堂重阁积石所成。庭宇寂寥绝无僧侣。中有窣堵波。高二百余尺。无忧王之所建也。
 伽蓝西南
涧峭绝。瀑布飞流县崖壁立。东崖石壁有大
。瞿波罗龙之所居也。门径狭小窟
冥闇。崖石津滴磎径余流。昔有佛影焕若真容。相好具足俨然如在。近代已来
不遍睹。纵有所见髣□而已。至诚祈请有冥感者。乃暂明视尚不能久。昔如来在世之时。此龙为牧牛之士供王
酪。进奉失宜既获谴责。心怀恚恨。即以金钱买华供养受记窣堵波。愿为恶龙
国害王。即趣石壁投身而死。遂居此窟为大龙王。便欲出
成本恶愿。适起此心。如来已鉴愍此国
为龙所害。运神通力自中印度至。龙见如来毒心遂止。受不杀戒。愿护正法。因请如来常居此窟。诸圣弟子恒受我供。如来告曰。吾将寂灭为汝留影。遣五罗汉常受汝供。正法隐没其事无替。汝若毒心奋怒。当观吾留影以慈善故毒心当止。此贤劫中当来世尊。亦悲愍汝皆留影像影窟门外有二方石。其一石上有如来足蹈之迹。
相微现光明时烛。影窟左右多诸石室皆是如来诸圣弟子
定之处。影窟西北隅有窣堵波。是如来经行之处。其侧窣堵波有如来发爪。邻此不远有窣堵波。是如来显畅真宗说蕴界处之所也。影窟西有大盘石。如来尝于其上濯浣袈裟。文影微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