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
的骡子三盏盏的灯,挂上那铃儿哇哇的声。白脖子的哈
朝南咬,赶牲灵的
儿过来了。你是我的哥哥你招一招手,你不是我的哥哥你走你的路。”
米脂的民歌形式多样,如信天游、风
调、秧歌曲、酒歌等,或豪放粗犷,或委婉细腻。秧歌是米脂经久不衰的文娱活动,其鼓高昂,队形变化多样,伞
领唱嗓音宏亮,且即兴发挥,妙趣横生。如果你碰上节庆或喜事,特别是过年间,就随时有机会领略。
这里几乎所有的
都天生一副能唱信天游的好嗓子。信天游从一个山坳传到另一个山坳,流传了千年万年,而今听来,味道却全然变了,唱词里的苦味踪迹全无,反而添了几许轻快和流畅。米脂的漂亮
不光有端正的脸盘,顺溜的身段,还得有那么一副可
的神态,或者说是
味儿。年纪太轻了不行,她们只能说是
孩子,还不能说是
。最能看出这儿
风姿的,是那些小媳
,新婚不久,或是刚生了孩子的,那份儿清纯,那份儿娇艳,形容是形容不出来的,只能亲眼见了再慢慢思量。
和所有陕北的
子一样,米脂的姑娘
得很
沉,很含蓄。她们在做姑娘的时代,读书上学,下田劳动,上街赶集,走亲戚,会同学,参加有限的社
活动,无忧无虑,就像一片会唱歌的云彩,在城市和田野自由地飘来飘去。在农村,她们或许经
介绍,相中了自己的意中
,于是给自己的未婚夫做一双鞋,绣一个荷包,要不就送一自己认为是可以代表
意的小东西,把热烈的
凝结在物上,决不在
前张张扬扬,咋咋呼呼。城里的姑娘比农村的姑娘开通,但
也少外露,很少能看见他们在
前勾肩搭背、搂搂抱抱的。不过陕北
子只要一旦
上一个
,她们就痴
、专一,“养面恰馅羊腥汤,死死活活相跟上”。
黎明走在米脂的一些小村子的河边,你常能听到有
在唱小调。在边远的山村,一个欲明未明的清晨,唱的小调,在它适应的空间里,味儿有了,韵儿有了。唱歌的大多是村姑。在岸上的柳树根下,她背向河水而坐;伸手去折一枝柳梢,一片柳叶落在水里,打个旋儿,悠悠地漂下去了。一
淡黄的
发披着,风动便飘忽起来,浮动得似水中的云影,轻而细腻,耳朵一半埋在发里,一半露着,像出了乌云的月亮。她微微地斜着身子,微微地低了
,肩削削的,后背浑圆,一件蓝布衫子显出她的身段。她神态是那样的温柔、甜美。
她唱的多是些古老的小调,婉转的歌声让你不禁浮想联翩。等到小调停了,岸那边常会过来一个年轻
,白生生赶了一群羊,正向那唱小调的村姑招手。村姑走了过去,双双走到了岸那边的洼地,坐在
的茅
丛中去了。这贫瘠的山沟,仍然是纯朴
的温床,是农家自得其乐的地方。
东湖柳、
手
好文化寻根的
,都喜到陕北来采风。陕北的“打醋炭”、“挂灯红”、“秧歌拜年”、“转九曲”、火塔塔唢呐演奏等都是浓郁民俗风
的集中体现。采风的
们十分喜
这里的民俗,以为那是最原始纯朴的艺术。陕北的
子也很灵醒,说心灵手巧一也不过分。这里有一句话,叫“东湖柳、
手”,说的就是
那一双巧夺天工的手。最能体现她们手艺的是
编,
们在农闲时,把麦秆泡软,编
帽、编蒲篮、编
垫。白生生的如玉的麦秆,在她们的手里流动,出息成一件件的工艺品。
更有名的是剪纸,若遇上儿婚
嫁,可亲睹姑娘、媳
、老
们怎样巧转一把剪刀,变出活灵活现的各种动物和花卉,平添喜气。剪纸的高手,几乎全是
。她们一把剪刀,剪出了生命的最本质的欢乐与忧愁,剪出了最大胆、最热烈的想像。凭借着一把剪刀,她们中的
走向世界艺术的殿堂。还有陕北的农民画,从事者也有许多是年老的、年轻的农村
。在乾陵,在延安,在法门寺等旅游景,说着英语出售绣花马甲、秦俑造像、绣花荷包、竹编花篮的也多是
。所以,陕北的
子虽无南国
儿的娇柔,但是心却聪明、灵秀。
到了米脂别忘了尝一尝囟煮驴板肠、麻辣肝花。这是米脂最好的
福。米脂的风味食品还有千层油饼、酒枣等,如果是婚嫁或过年,地方特色食品会更多。
都说
山出俊鸟,真是不假。在这里呆的时间长了,渐渐也就明白了此中的道理。水土好只是一个方面,主要还在于,这儿的
是把
当
看的,也是把
当
养的。大姑娘不下地
活,中年
不下地
活,新媳
不下地
活,本来不多的活儿,男
都不够做,何必要
也去受那份苦。
不那么苦了,也就像个
了。像
的
多了,那些底子好的,也就不难成为美
。这并不是说米脂的
好吃懒做,她们
自己家里的活,做饭,纳鞋底,缝衣裳,带孩子,还有绚丽多姿的剪纸、刺绣、面塑、纸扎等民间工艺美术。进
农家院落,你可看到白白的木格窗贴着红绿窗花、剪纸,米脂
的挽袖、床罩、台布、挂帘等都有
细美观的刺绣,窑
内的炕围画,把居室布置得清爽
净漂亮,院内石磨石碾,枣花飘香,一派浓浓的乡土风
。这里米香水洁,香
的米饭吃了使
健美、漂亮。街上的
子衣饰色泽明快,肌肤红润,大都十分俊俏。而开朗豪放、热
豁达、充满生命活力则是米脂婆姨健美的另一因素。由于米脂婆姨远近闻名,历来外嫁的多,故米脂又有“岳丈县”之称。来到米脂,听听男
和后生们夸米脂婆姨的酒歌,那可是一种享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