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径走那苏
的旧路,到义井跟
,看见一双
鞋,原是他先前老婆的旧鞋,
 认得是朱婆的,疑猜道:“难道他特地奔出去,到于此地,舍得
命?”
着井
 栏一望,黑
地,不要管他,再赶一程。又行十馀里,已到大柳村前,全无踪
迹。正欲回身,只听得小孩子哭响,走上一步看时,那大柳树之下一个小孩儿,
 且是生得端正,怀间有金钗一
,正不知什么
撇下的,心中暗想:“我徐能年
近四十,尚无子息,这不是皇天有眼,赐与我为嗣?”轻轻抱在怀里,那孩儿就
不哭了。徐能心下十分之喜,也不想追赶,抱了孩子就回。到得家中,想姚大的
 老婆,新育一个
儿,未及一月死了,正好接
。把那一
钗子,就做赏钱,赏
 了那婆娘,教他好生喂
,“长大之时,我自看顾你。”不在话下。有诗为证:
 
下蔷薇有刺藤,养成
虎自伤生。凡
不识天公巧,种就殃苗待长成。
 话分两
。再说苏知县被强贼撺
黄天
中,自古道“死生有命”,若是命
不该活,一千个也休了。只为苏知县后来还有造化,在水中半沉半浮,直氵吞到
 向水闸边。恰好有个徽州客船泊于闸
,客
陶公夜半正起来撒溺,觉得船底下
 有物,叫水手将篙摘起,却是一个
,浑身捆缚,心中骇异,不知是死的是活的?
 正欲推去水中,有这等异事,那苏知县在水中浸了半夜,还不曾死,开
道:
“救命!救命!”陶公见是活的,慌忙解开绳索,将姜汤灌醒,问其缘故。苏知
县备细告诉,被山东王尚书船家所劫,如今待往上司去告理。陶公是本分生理之
 
,听得说要与山东王尚书家打官司,只恐连累,有懊悔之意。苏知县看见颜色
 变了,怕不相容,便改
道:“如今盘费一空,文凭又失,此身无所着落,倘有
安身之处,再作道理。”陶公道:“先生休怪我说,你若要去告理,在下不好管
得闲事;若只要个安身之处,敝村有个市学,倘肯相就,权住几时。”苏知县道:
 “多谢!多谢!”陶公取些
衣服,教苏知县换了,带回家中。这村名虽唤做三
 家村,共有十四五家,每家多有儿
上学,却是陶公做领袖,分派各家
流供给,
在家教学,不放他出门。看官牢记着,那苏知县自在村中教学,正是:
 未司社稷民
事,权作之乎者也师。
 却说苏老夫
在家思念儿子苏云,对次子苏雨道:“你哥哥为官,一去三年,
 杳无音信,你可念手足之
,亲往兰溪任所,讨个音耗回来,以慰我悬悬之望。”
苏雨领命,收拾包裹,陆路短盘,水路搭船,不则一月,来到兰溪。那苏雨是朴
 实庄家,不知委曲,一径走到县里。值知县退衙,来私宅门
敲门。守门皂隶急
 忙拦住,问是甚么
。苏雨道:“我是知县老爷亲属,你快通报。”皂隶道:
 “大爷好利害,既是亲属,可通个名姓,小
好传云板。”苏雨道:“我是苏爷
的嫡亲兄弟,特地从涿州家乡而来。”皂隶兜脸打一啐,骂道:“见鬼,大爷自
 姓高,是江西
,牛
不对马嘴!”正说间,后堂又有几个闲
的公
听得了,
走来帮兴,骂道:“那里来这光棍,打他出去就是。”苏雨再三分辨,那个听他。
正在那里七张八嘴,东扯西拽,惊动了衙内的高知县,开私宅出来,问甚缘由。
 苏雨听说大爷出衙,睁眼看时,却不是哥哥,已自心慌,只得下跪禀道:“小
是北直隶涿州苏雨,有亲兄苏云,于三年前,选本县知县,到任以后杳无音信。
 老母在家悬望,特命小
不远千里,来到此间,何期遇了恩相。恩相既在此荣任,
必知家兄前任下落。”高知县慌忙扶起,与他作揖,看坐,说道:“你令兄向来
不曾到任,吏部只道病故了,又将此缺补与下官。既是府上都没消息,不是覆舟,
 定是遭寇了。若是中途病亡,岂无一
回籍?”苏雨听得,哭将起来道:“老母
家中悬念,只望你衣锦还乡。谁知死得不明不白,教我如何回覆老母?”高知县
 傍观,未免同袍之
,甚不过意,宽慰道:“事已如此,足下休得烦恼。且在敝
 治宽住一两个月,待下官差
四处打听令兄消息,回府未迟。一应路费,都在下
官身上。”便分付门子,于库房取书仪十两,送与苏雨为程敬,着一名皂隶送苏
二爷于城隍庙居住。苏雨虽承高公美意,心下痛苦,昼夜啼哭,住了半月,忽感
一病,服药不愈,呜呼哀哉。未得兄弟生逢,又见娘儿死别。高知县买棺亲往殡
殓,停柩于庙中,分付道士,小心看视。不在话下。
 再说徐能,自抱那小孩儿回来,教姚大的老婆做了
母,养为己子。俗语道:
只愁不养,不愁不长。那孩子长成六岁,聪明出众,取名徐继祖,上学攻书。十
 三岁经书
通,游庠补廪。十五岁上登科,起身会试,从涿州经过。走得乏了,
 下马歇脚。见一老婆婆,面如秋叶,发若银丝,自提一个磁瓶向井
汲水。徐继
 祖上前与婆婆作揖,求一瓯清水解渴。老婆婆老眼朦胧,看见了这小官
,清秀
可喜,便留他家里吃茶。徐继祖道:“只怕老娘府上路远。”婆婆道:“十步之
内,就是老身舍下。”徐继祖真个下马,跟到婆婆家里。见门庭虽象旧家,甚是
 冷落,后边房屋都被火焚了,瓦砾成堆,无
收拾,止剩得厅房三间,将土墙隔
 断,左一间老婆婆做个卧房,右一间放些
家伙,中间虽则空下,傍边供两个灵
位,开写着长儿苏云,次儿苏雨。厅侧边是个耳房,一个老婢在内烧火。老婆婆
 请小官
于中间坐下,自己陪坐,唤老婢泼出一盏热腾腾的茶,将托盘托将出来
 道:“小官
吃茶。”老婆婆看着小官
,目不转睛,不觉两泪
流。徐继祖怪
而问之。老婆婆道:“老身七十八岁了,就说错了句言语,料想郎君不怪。”徐
 继祖道:“有话但说,何怪之有!”老婆婆道:“官
尊姓?青春几岁?”徐继
祖叙出姓名,年方一十五岁,今科侥幸中举,赴京会试。老婆婆屈指暗数了一回,
扑簌簌泪珠滚一个不住。徐继祖也不觉惨然,道:“婆婆如此哀楚,必有伤心之
事!”老婆婆道:“老身有两个儿子,长子苏云,叨中进士,职受兰溪县尹,十
 五年前,同着媳
赴任,一去杳然。老身又遣次男苏雨亲往任所体探,连苏雨也
 不回来。后来闻
传说,大儿丧于江盗之手,次儿没于兰溪。老身痛苦无伸,又
 被邻家失火,延烧卧室。老身和这婢子两
,权住这几间屋内,坐以待死。适才
 偶见郎君面貌与苏云无二,又刚是十五岁,所以老身感伤不已。今
天色已晚,
 郎君若不嫌贫贱,在
舍权住一晚,吃老身一餐素饭。”说罢又哭。徐继祖是个
 慈善的
,也是天
自然感动,心内到可怜这婆婆,也不忍别去,就肯住了。老
 婆婆宰
煮饭,管待徐继祖,叙了二三更的话,就留在中间歇息。次早,老婆婆
 起身,又留吃了早饭,临去时依依不舍,在
箱子内取出一件不曾开折的罗衫出
 来相赠,说道:“这衫是老身亲手做的,男
衫各做一件,却是一般花样。
衫
 把与儿
穿去了,男衫因打摺时被灯煤落下,烧了领上一个孔,老身嫌不吉利,
 不曾把与亡儿穿,至今老身收着。今
老身见了郎君,就如见我苏云一般。郎君
 受了这件衣服,倘念老身衰暮之景,来年春闱得第,衣锦还乡,是必相烦,差
于兰溪县打听苏云、苏雨一个实信见报,老身死亦瞑目。”说罢放声痛哭。徐继
祖没来由,不觉也掉下泪来。老婆婆送了徐继祖上马,哭进屋去了。
徐继祖不胜伤感。到了京师,连科中了二甲进士,除授中书。朝中大小官员,
 见他少年老成,诸事历练,甚相敬重。也有打听他未娶,
愿赔了钱,送
儿与
他做亲。徐继祖为不曾禀命于父亲,坚意推辞。在京二年,为急缺风宪事,选授
监察御史,差往南京刷卷,就便回家省亲归娶,刚好一十九岁。徐能此时已做了
 太爷,在家中耀武扬威,甚是得志。正合着古
两句:常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
行得几时?
 再说郑氏夫
在慈湖尼庵,一住十九年,不曾出门。一
照镜,觉得庞儿非
 旧,潸然泪下,想道:“杀夫之仇未报,孩儿又不知生死,就是那时有
收留,
 也不知落在谁手,住居何乡。我如今容貌憔瘦,又是道姑打扮,料无
认得。况
且吃了这几年安逸茶饭,定害庵中,心中过意不去。如今不免出外托钵,一来也
帮贴庵中,二来往仪真一路去,顺便打听孩儿消息。常言:大海浮萍,也有相逢
 之
。或者天可怜,有近处
家拾得,抚养在彼,母子相会,对他说出根由,教
 他做个报仇之
,却不了却心愿。”当下与老尼商议停妥,托了钵盂,出庵而去。
 一路抄化,到于当涂县内,只见沿街搭彩,迎接刷卷御史徐爷。郑夫
到一家化
 斋,其家乃是里正,辞道:“我家为接官一事,甚是匆忙,改
来布施罢!”却
 有间壁一个
家,有
眷闲立在门前观看搭彩,看这道姑,生得十分
致,年也
 却不甚长,见化不得斋,便去叫唤他。郑氏闻唤,到彼问讯过了,那
眷便延进
中堂,将素斋款待,问其来历。郑氏料非贼党,想道:“我若隐忍不说,到底终
 无结末。”遂将十九年前苦
,数一数二,告诉出来。谁知屏后那
眷的家长伏
 着,听了半
,心怀不平,转身出来,叫道姑:“你受恁般冤苦,见今刷卷御史
 到任,如何不去告状申理?”郑氏道:“小道是
流,幼未识字,写不得状词。”
 那家长道:“要告状,我替你写。”便去买一张三尺三的绵纸,从
至尾写道:
 “告状
郑氏,年四十二岁,系直隶涿州籍贯。夫苏云,由进士选授浙江兰溪县
 尹。于某年相随赴任,路经仪真,因船漏过载。岂期船户积盗徐能,纠伙多
,
 中途劫夫财,谋夫命,又欲
骗氏身。氏幸逃出,庵中潜躲,迄今一十九年,沉
冤无雪。徐盗见在五坝街住。恳乞天台捕获正法,生死衔恩,激切上告!”
郑氏收了状子,作谢而出。走到接官亭,徐御史正在宁太道周兵备船中答拜,
 船
上一清如水。郑氏不知利害,径跄上船。管船的急忙拦阻,郑氏便叫起屈来。
徐爷在舱中听见,也是一缘一会,偏觉得音声凄惨,叫巡捕官接进状子,同周兵
 备观看。不看犹可,看毕时,唬得徐御史面如土色。屏去从
,私向周兵备请教;
 “这
所告,正是老父。学生欲待不准他状,又恐在别衙门告理。”周兵备呵
 呵大笑道:“先生大
,正是青年,不知机变,此事亦有何难?可分付巡捕官带
 那
明
察院中审问。到那其间,一顿板子,将那
敲死,可不绝了后患?”
徐御史起身相谢道:“承教了。”辞别周兵备,分付了巡捕官说话,押那告状的
 
,明早带进衙门面审。当下回察院中安歇,一夜不睡,想道:“我父亲积年
 为盗,这
所告,或是真
。当先劫财杀命,今
又将
打死,却不是冤上
加冤?若是不打杀他时,又不是小可利害。”蓦然又想起三年前涿州遇见老妪,
 说儿子苏云被强
所算,想必就是此事了。又想道:“我父亲劫掠了一生,不知
 造下许多冤业,有何
德,积下儿子科第?我记得小时上学,学生中常笑我不是
 亲生之子,正不知我此身从何而来。此事除非
公姚大知其备细。”心生一计,
写就一封家书,书中道:“到任忙促,不及回家,特地迎接父叔诸亲,南京衙门
 相会。路上乏
伏侍,可先差
公姚大来当涂采石驿,莫误,莫误!”次
开门,
将家书分付承差,送到仪真五坝街上太爷亲拆。巡捕官带郑氏进衙,徐继祖见了
 那郑氏,不由
心中惨然,略问了几句言语,就问道:“那
有儿子没有?如
 何自家出身告状?”郑氏眼中流泪,将庵中产儿,并罗衫包裹,和金钗一
,留
于大柳村中始末,又备细说了一遍。徐继祖委决不下,分付郑氏:“你且在庵中
暂住,待我察访强盗着实,再来唤你。”郑氏拜谢去了。
 徐继祖起马到采石驿住下,等得
公姚大到来。
间无话,直至黄昏
后,
 唤姚大至于卧榻,将好言抚慰,问道:“我是谁
所生?”姚大道:“是太爷生
的。”再三盘问,只是如此。徐爷发怒道:“我是他生之子,备细都已知道。你
 若说得明白,念你妻子
哺之恩,免你本身一刀。若不说之时,发你在本县,先
把你活活敲死!”姚大道:“实是太爷亲生,小的不敢说谎。”徐爷道:“黄天
 
打劫苏知县一事,难道你不知?”姚大又不肯明言。徐爷大怒,便将宪票一幅,
写下姚大名字,发去当涂县打一百讨气绝缴。姚大见佥了宪票,着了忙,连忙磕
 
道:“小的愿说,只求老爷莫在太爷面前泄漏。”徐爷道:“凡事有我做主,
 你不须惧怕!”姚大遂将打劫苏知县,谋苏
为妻,及大柳树下拾得小孩子回
 家,教老婆接
,备细说了一遍。徐爷又问道:“当初裹身有罗衫一件,又有金
 钗一
,如今可在?”姚大道:“罗衫上染了血迹,洗不净,至今和金钗留在。”
 此时徐爷心中已自了然,分付道:“此事只可你我二
知道,明早打发你回家,
取了钗子、罗衫,星夜到南京衙门来见我。”姚大领命自去。徐爷次早,一面差
官,“将盘缠银两好生接取慈湖庵郑道姑到京中来见我。”一面发牌起程,往南
京到任。正是少年科第荣如锦,御史威名猛似雷。
且说苏云知县在三家村教学,想起十九年前之事,老母在家,音信隔绝,妻
 房郑氏怀孕在身,不知生死下落,
夜忧惶,将此
告知陶公,欲到仪真寻访消
 息。陶公苦劝安命,莫去惹事。苏云乘清明
各家出去扫墓,乃写一谢帖留在学
 馆之内,寄谢陶公,收拾了笔墨出门。一路卖字为生,行至常州烈帝庙,
晚投
宿。梦见烈帝庙中,灯烛辉煌,自己拜祷求签,签语云:“陆地安然水面凶,一
 林秋叶遇狂风。要知骨
团圆
,只在金陵豸府中。”五更醒来,记得一字不忘,
自家暗解道:“江中被盗遇救,在山中住这几年,首句‘陆地安然水面凶’已自
 应了。‘一林秋叶遇狂风’,应了骨
分飞之象。难道还有团圆
子?金陵是南
京地面,御史衙门号为豸府。我如今不要往仪真,径到南都御史衙门告状,或者
 有伸冤之
。”天明起来,拜了神道,讨其一筊,“若该往南京,乞赐圣笤。”
 掷下果然是个圣筊。苏公欢喜,出了庙门,直至南京,写下一张词状,到
江御
 史衙门去出告,状云:“告状
苏云,直隶涿州
。忝中某科进士,初选兰溪知
县,携家赴任,行至仪真,祸因舟漏,重雇山东王尚书家船只过载。岂期舟子徐
 能、徐用等,惯于江洋打劫,夜半移船僻处,缚云抛水。幸遇救免,教授糊
,
行李一空,妻仆不知存亡。势宦养盗,非天莫剿,上告!”
 那
江林御史,正是苏爷的同年,看了状词,甚是怜悯。即刻行个文书,支
会山东抚按,着落王尚书身上要强盗徐能、徐用等。刚刚发了文书,刷卷御史徐
 继祖来拜。
院偶然叙及此事,徐继祖有心,别了
院出门,即时叫听事官:
 “将
院差
唤到本院御门,有话分付。”徐爷回衙门,听事官唤到
院差
进
 衙磕
,禀道:“老爷有何分付?”徐爷道:“那王尚书船上强盗,本院已知一
 二。今本院赏你盘缠银二两,你可暂停两三
,待本院唤你们时,你可便来,管
 你有处缉拿真赃真盗,不须到山东去得。”差
领命去了。少顷,门上通报太爷
 到了。徐爷出迎,就有跼蹐之意。想着养育教训之恩,恩怨也要分明,今
且尽
个礼数,当下差官往河下接取到衙。原来徐能、徐用起身时,连这一班同伙赵三、
翁鼻涕、杨辣嘴、范剥皮、沈胡子,都倚仗通家兄弟面上,备了百金贺礼,一齐
 来庆贺徐爷。这是天使其然,自来投死。姚大先进衙磕
。徐爷教请太爷、二爷
到衙,铺毡拜见。徐能端然而受。次要拜徐用,徐用抵死推辞,不肯要徐爷下拜,
 只是长揖。赵三等一伙,向来在徐能家,把徐继祖当做子侄之辈,今
高官显耀,
 时势不同,赵三等
称“御史公”,徐继祖
称“高亲”,两下宾主相见,备饭
款待。
至晚,徐继祖在书房中,密唤姚大,讨他的金钗及带血罗衫看了。那罗衫花
样与涿州老婆婆所赠无二。“那老婆婆又说我的面庞与他儿子一般,他分明是我
 的祖母,那慈湖庵中道姑是我亲娘,更喜我爷不死,见在此间告状,骨
团圆,
在此一举。”
 次
大排筵宴在后堂,管待徐能一伙七
,大吹大擂介饮酒。徐爷只推公务,
 独自出堂,先教聚集民壮快手五六十
,安排停当,听候本院挥扇为号,一齐进
 后堂擒拿七盗。又唤
院公差,快快请告状的苏爷,到衙门相会。不一时,苏爷
 到了,一见徐爷便要下跪。徐爷双手扶住,彼此站立,问其
节,苏爷含泪而语。
徐爷道:“老先生休得愁烦,后堂有许多贵相知在那里,请去认一认。”苏爷走
 
后堂。一者此时苏爷青衣小帽,二者年远了,三者出其不意,徐能等已不认得
 苏爷了。苏爷时刻在念,到也还认得这班
的面貌,看得仔细,吃了一惊,倒身
 退出,对徐爷道:“这一班
,正是船中的强盗,为何在此?”徐爷且不回话,
 举扇一挥,五六十个做公的蜂拥而
,将徐能等七
,一齐捆缚。徐能大叫道:
“继祖孩儿,救我则个!”徐爷骂道:“死强盗,谁是你的孩儿?你认得这位十
九年前苏知县老爷么?”徐能就骂徐用道:“当初不听吾言,只叫他全尸而死,
 今
悔之何及!”又叫姚大出来对证,各各无言。徐爷分付巡捕官:“将这八
 与我一总发监,明
本院自备文书,送到
院衙门去。”发放已毕,分付关门,
 请苏爷复
后堂。苏爷看见这一伙强贼,都在酒席上擒拿,正不知甚么意故,方
 欲待请问明白,然后叩谢,只见徐爷将一张
椅,置于面南,请苏爷上坐,纳
 便拜。苏爷慌忙扶住道:“老大
素无一面,何须过谦如此?”徐爷道:“愚男
 一向不知父亲踪迹,有失迎养,望乞恕不孝之罪!”苏爷还说道:“老大
不要
错了!学生并无儿子。”徐爷道:“不孝就是爹爹所生,如不信时,有罗衫为证。”
徐爷先取涿州老婆婆所赠罗衫,递与苏爷,苏爷认得领上灯煤孔,道:“此衫乃
老母所制,从何而得?”徐爷道:“还有一件。”又将血渍的罗衫及金钗取来。
苏爷观看,又认得:“此钗乃吾妻首饰,原何也在此?”徐爷将涿州遇见老母,
 及采石驿中道姑告状,并姚大招出
由,备细说了一遍。苏爷方才省悟,抱
而
哭。事有凑巧,这里恰才父子相认,门外传鼓报道:“慈湖观音庵中郑道姑已唤
 到。”徐爷忙教请进后堂。苏爷与
别了一十九年,到此重逢。苏爷又引孩儿
拜见了母亲。痛定思痛,夫妻母子,哭做一堆,然后打扫后堂,重排个庆贺筵席。
正是:
树老抽枝重茂盛,云开见月倍光明。
 次早,南京五府六部六科十三道,及府县官员,闻知徐爷骨
团圆,都来拜
 贺。
江御史将苏爷所告状词,奉还徐爷,听其自审。徐爷别了列位官员,分付
手下,取大毛板伺候。于监中吊出众盗,一个个脚鐐手扭,跪于阶下。徐爷在徐
 家生长,已熟知这班凶徒杀
劫财,非止一事,不消拷问。只有徐用平昔多曾谏
 训,且苏爷夫
都受他活命之恩,叮嘱儿子要出脱他。徐爷一笔出豁了他,赶出
 衙门,徐用拜谢而去。山东王尚书窎远无
,不须推究。徐能、赵三首恶,打八
 十。杨辣嘴、沈胡子在船上帮助,打六十。姚大虽也在船上出尖,其妻有
哺之
 恩,与翁鼻涕、范剥皮各只打四十板。虽有多寡,都打得皮开
绽,鲜血迸流。
 姚大受痛不过,叫道:“老爷亲许免小
一刀,如何失信?”徐爷又免他十板,
 只打三十。打完了,分付收监。徐爷退于后堂,请命于父亲,
下表章,将此段
 
由,具奏天子。先行出姓,改名苏泰,取否极泰来之义;次要将诸贼不时处决,
各贼家财,合行籍没为边储之用;表尾又说:“臣父苏云,二甲出身,一官未赴,
 十九年患难之馀,宦
已淡。臣祖母年逾八帙,独居故里,未知存亡。臣年十九
未娶,继祀无望。恳乞天恩给假,从臣父暂归涿州,省亲归娶。”云云。奏章已
发。
此时徐继祖已改名苏泰,将新名写帖,遍拜南京各衙门。又写年侄帖子,拜
 谢了
江林御史。又记着祖母言语,写书差
往兰溪县查问苏雨下落。兰溪县差
 
先来回报,苏二爷十五年前曾到,因得病身死,高知县殡殓,棺寄在城隍庙中。
 苏爷父子痛哭了一场,即差的当
,赍了盘费银两,重到兰溪,于水路雇船装载
 二爷灵柩回涿州祖坟安葬。不一
,奏章准了下来,一一依准,仍封苏(云)[泰]
为御史之职,钦赐父子驰驿还乡。刑部请苏爷父子同临法场监斩诸盗。苏泰预先
 分付狱中将姚大缢死,全尸也算免其一刀。徐能叹
气道:“我虽不曾与苏
 成亲,做了三年太爷,死亦甘心了。”各盗面面相觑,延颈受死。但见:两声
 鼓响,一
碎锣鸣。监斩官如十殿阎王,刽子手似飞天罗刹。刀斧劫来财帛,万
 事皆空;江湖使尽英雄,一朝还报。森罗殿前,个个尽惊凶鬼至;阳间地上,
 
都庆贼
亡!
 在先上本时,便有文书知会扬州府官、仪真县官,将强盗六家,预先赶出
 
,封锁门户,纵有金宝如山,都为官物。家家
哭儿啼,
离财散,自不必说。
 只有姚大的老婆,原是苏御史的
母,一步一哭,到南京来求见御史老爷。苏御
 史因有
哺之恩,况且丈夫已经正法,罪不及孥;又恐
伤心,不好收留,把
五十两银子赏他为终身养生送死之资,打发他随便安身。京中无事,苏太爷辞了
 年兄林
江,御史公别了各官,起马前站,打两面金字牌,一面写着“奉旨省亲”,
一面写着“钦赐归娶”,旗幡鼓吹,好不齐整,闹嚷嚷的从扬州一路而回。道经
 仪真,苏太爷甚是伤感,郑老夫
又对儿子说起朱婆投井之事,又说亏了庵中老
 尼。御史公差地方访问义井。居民有
说,十九年前,是曾有个死尸,浮于井面,
 众
捞起三
,无
识认,只得敛钱买棺盛殓,埋于左近一箭之地。地方回复了,
 御史公备了祭礼,及纸钱冥锭,差官到义井坟
,通名致祭。又将白金百两,送
 与庵中老尼,另封白银十两,付老尼启建道场,超度苏二爷、朱婆及苏胜夫
亡
灵。这叫做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苏公父子亲往拈香拜佛。
 诸事已毕,不一
行到山东临清,
站先到渡
驿,惊动了地方上一位乡宦,
 那
姓王名贵,官拜一品尚书,告老在家。那徐能揽的山东王尚书船,正是他家。
 徐能盗
发了,
院拿
,闹动了仪真一县,王尚书的小夫
家属,恐怕连累,
都搬到山东,依老尚书居住。后来打听得苏御史审明,船虽尚书府水牌,止是租
 赁,王府并不知
。老尚书甚是感激,今
见了
行,亲身在渡
驿迎接,见了
 苏公父子,满
称谢,设席款待。席上问及:“御史公钦赐归娶,不知谁家老先
 儿的宅眷?”苏云答道:“小儿尚未择聘。”王尚书道:“老夫有一末堂幼
,
年方二八,才貌颇称,倘蒙御史公不弃老朽,老夫愿结丝萝。”苏太爷谦让不遂,
 只得依允,就于临清暂住,择吉行聘成亲。有诗为证:月下赤绳曾绾足,何须
中雀屏目。当初恨杀尚书船,谁想尚书为眷属。
三朝以后,苏公便欲动身,王尚书苦留。苏太爷道:“久别老母,未知存亡,
 归心已如箭矣!”王尚书不好担阁。过了七
,备下千金妆奁,别起夫马,送小
 姐随夫衣锦还乡。一路无话,到了涿州故居,且喜老夫
尚然清健,见儿子媳
俱已半老,不觉感伤;又见孙儿就是向年汲水所遇的郎君,欢喜无限。当初只恨
 无子,今
抑且有孙。两代甲科,仆从甚众,旧居火焚之馀,安顿不下,暂借察
 院居住。起建御史第,府县都来助工,真个是“不
成之”。苏云在家,奉养太
 夫
直至九十馀岁方终。苏泰历官至坐堂都御史。夫
王氏,所生二子,将次子
 承继为苏雨之后,二子俱登第。至今闾里中传说苏知县报冤唱本。后
有诗云:
 月黑风高
沸扬,黄天
里贼猖狂。平陂往复皆天理,那见凶
寿命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