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联没有回
,他全神贯注地注意着前方,他的任务是开道,所以根本没注意后面。因为后面有那几个
在,不需要他再多分那份神。
转过假山后有几株大树,让园子的这一处显得分外
沉。花荫小道连续出现了几个朝下的台阶,鲁联小心地走过后便已经站在池塘边的小楼前。这楼真的很小,上下只各有一间房,房形朝池塘那面都稍作弧形。楼下池塘那一面有个两丈见方的石
平台,挑出水面。楼有伸出的飞檐,楼层间也有飞檐。上下飞檐下都挂着牌匾。上面的一块是“观明阁”,下面一块是“戏涟台”。
鲁联站在楼前还是没回
。他这样一个当年的铁血刀客难道连自己背后没有一个
跟上都不知道?
是的,他不知道。因为他的直觉告诉他,他背后一直有
在跟着。虽然他们进来后都把步法身形都放得很轻,不容易听到,但只要是稍有响动,总逃不过鲁联的耳朵,于是他的听觉也在告诉他,从进后宅门开始,后面紧跟着的
步法动作就没变过,轻重也始终如一。最重要的是,这样的步法身形他非常非常熟悉,熟悉得就跟自己的一样。
鲁联又往小楼那里靠近了几步,站在池塘边一棵大树的旁。后面的
依旧跟着他,他停住那
也停住了,只是离他的距离比刚才近了些。
大树旁边的位置可以透过花格窗棂看到小楼一层里面的一切。这屋子虽小却很讲究,屋里有生漆雕花的红木桌椅,屋子两面还有贴边放的红木长几,屋子三面有窗,朝向池塘的那面除了窗户还多一扇八格镶玻璃小门,从这门可以下到靠近水面的石
平台上。除了门,一层二层的窗户也都镶了多色玻璃,一般的大户
家不会采用这样奢侈的做法。
屋子的窗户和门都没关死,一
越过池塘而来的寒风吹得两叶推开的窗棂晃晃悠悠,上面的多色玻璃也随着这晃动闪闪烁烁。
鲁联的眼睛往那玻璃窗上扫了一眼,顿时感觉脊梁上寒气直冒,浑身的汗毛倒竖。他以为自己看错了,双眼再次在窗玻璃上仔细扫视了一番。结果让他恐惧地朝前连走几步。背后那
还是紧紧跟上,停住时比刚才离鲁联的距离更近了。
鲁联不止觉得脊背寒气直冒,他还感到从
发里溜出的冷汗珠子像个虫子似的爬进了后脖颈。
窗户玻璃里的倒影否定了鲁联的直觉和听觉,他的背后没有
,什么都没有。
鲁联真的感觉到了恐惧。不同一般的恐惧。
他曾是个刀
上舔血的
,多少生灵在他刀下变作鬼魂,所以他不相信也不惧怕什么脏东西。何况现在是青天白
的。
他曾经见过鬼,是在太湖边一座废宅中。秦先生又是烧香念咒又是画符洒血,最后从正厅前的台阶下起出一个骨
坛子,这就是他见到的鬼。如果秦先生早说出
,他几锹挖出坛子取出压在坛子下的镇宅宝贝不就完事了吗,要费那许多功夫
什么。
既然不相信鬼那又为什么恐惧?正是因为他知道跟在背后的不是鬼才恐惧。
此时的他宁愿背后真的是个鬼。如果不是鬼而是
的话,那这
比鬼要可怕许多倍。
鲁联的恐惧促使他继续往前迈动步子,他要离背后的东西远一,他要找到一个对他有利的地方。
背后的声音始终跟着,并且在将他们之间的距离继续缩小。
鲁联突然意识到什么,背后的身形步法他真的非常熟悉,熟悉得就象他自己的身形步法一样。
鲁联的眼皮突突地一跳,没错,那就是他自己的身形步法,自己的背后怎么会跟着个自己。
鲁承宗转过假山石,他没看到鲁联。他看到的是往下的花荫小道继续拐弯儿了,拐进了假山底部的石
。石
不高,
要低着
才能进去。
里的路也很窄,刚够一个
通过。
鲁承宗是建宅的高手,他知道,苏州园子里都讲究叠石理水,水石相映,以构成园子的主景。那水且不说,就说这怪石、假山,苏州依临太湖,太湖产奇石,玲珑多姿,植立庭中,可供赏玩。宋朝往后更发展为叠石为山。石
本就形奇,叠石成山也要顺应石
本身的奇巧玲珑,所以虽然这假山
矮小,
道狭窄,进去后两三步可能就是别有
天。
但奇怪的是鲁联为什么没等他就自己先进去了。这样的假山
内就算没坎没扣,单是凭借石
的造型和石块的空缕,那也是偷袭的绝佳场所。
他觉得鲁联莽撞了,唯一可庆幸的是他没听到遇险发出的信号。那么鲁联至少到现在还没出事。
鲁承宗将木提箱提起,护住胸前,另一只手持宽刃木刻刀,微曲双膝,迈小弓步往
闯
。他的这种步法可以不用低
进

,而且两腿之间距离放大,一只脚尽量靠前。这种走法在《遁甲-无计篇》中叫做“壁虎倒行”。这样的好处是如果踩到什么坎面儿扣子,崩弦落扣的时候,
的身体还没到扣,还有就是在必要是可以像壁虎弃尾那样舍腿保命。
鲁承宗走
了
暗的假山
,就如同被一个怪兽的大嘴吞没了。
快走到雨檐和前廊的
接处时,鲁天柳回
望了五候一眼,五候不由地快走了两步,走近鲁天柳的身后。
等他们一起往前行时,前面的鲁承宗早已经拐弯了,进了前廊。他们也跟着拐过搂角进了前廊。
等他们进了前廊才发现,这廊道是个隔断廊,靠他们这一边半间房长度的位置有一道雕花梨木立壁。这立壁将整个前廊从此处分割成两段。他们这边一段很短,只有半间房。廊外是画圃,立壁左面的墙上不全是窗棂,有个小门,可以从这门进到楼里。这样的隔法看来是要把这段前廊做成一个过道。
他们依旧没看到鲁联和鲁承宗。因为这过道太短,他们肯定又拐弯进了楼里。于是两
快步跟上,走进了这座两层楼厅。
刚进到楼里,不知道是不是五候的朴刀杆碰了房门还是其他原因,那两扇花格漏门轻悠悠地虚掩上了。这花格漏门跟一般的不大一样,花格很少、也很靠上,只有整扇门上部的三分之一,下面整板部分反倒有一
多高。
柳儿和五候没有在意那虚掩上的门,他们在意的是楼里依旧没看到鲁承宗和鲁联。
这楼厅里很是
冷,光线也暗,空气中弥漫着一
发霉的味道。这种味道在冬天的房子里很少可以闻到,除非这房子已经多年没有
居住了。楼厅里的家具很全,都是一些造型简练、工艺牢固的明式老家具。透过漏门花格照进来的斑驳光影落在这些家具上,让它们显得更加陈旧和古老。
只有家具,放置得中规中矩的几件客厅家具;却没有
,没有鲁联和鲁承宗,也没有秦先生从背后跟进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