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教7世纪出于印度唐代传中国,在西藏与当地民间信仰相结合成为藏传密宗。
藏传密宗佛教(俗称喇嘛教)作为佛教的一支,其追求的终极目标与其它教派并没有什幺不同,但与被称为「显教」的汉地佛教相比,显教以理论探索为主,而藏传佛教以密教为髓,以高度组织化的咒术仪礼、俗信为其主要特征,宣传
诵真言咒语(语密)、手结印契(身密)和心作观想(意密)三密相结合的修行方式。
欢喜佛供奉在密宗是一种修炼的「调心工具」和培植佛的「机缘」。
宗喀大师说:「调心要令信所缘」,对着欢喜佛「观形鉴视」,渐渐习以为常,多见少怪,欲念之心自然消除。
佛教教义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利用「空乐双运」产生了悟空,达到「以欲制欲」之目的。
明王那些凶恶的面目不仅是用来吓退外界的妖魔的,更主要的是可以用来对付自身,对付内孽障的。
而与这些看似残的明王合为一体的妩媚多姿的明妃,是明王修行时必不可少的伙伴。
她在修行中的作用以佛经上的话来说,叫做「先以欲勾之,后令佛智」,她以
欲供奉那些残
的神魔,使之受到感化,然后再把他们引到佛的境界中来。
印度密教就有这样的传说:崇尚婆罗门教的国王「毗那夜迦」残忍成,杀戮佛教徒,释迦牟尼派观世音化为美
和「毗那夜迦」
媾,醉于
色的「毗那夜迦」终为美
所征服而皈依佛教,成为佛坛上众金刚的主尊。
与佛教其它派别所主张的非存在(「无」)不同,密教肯定现实世界是存在的(「有」)。
在肯定万物的基础上,密教认为阳两
的结合是宇宙万物产生的原因,也是宗教最后的解脱。
「欢喜佛」正是这种理论观念的图解。
类似手法在汉地佛教中也有,比如民间盛行的鱼蓝观音,观音化身为市肆中美貌的子,当被搞得神魂颠倒的男子要和她结婚时,看到的却只是具骷髅,以此警醒尘世的虚幻。
只是受儒家伦理的限制,汉地佛教在表现这种题材时一般是采用比较含蓄的手法。
男双修与印度教印度教是继承了印度土着居民达罗毗荼
的生殖崇拜文化和雅利安
的自然崇拜传统发展而来的一种宗教。
它的哲学的核心是宇宙的生命崇拜。
常常通过多种多样格化的生命形态,包括多面多臂,半
半兽,半男半
的怪诞造型来表现宇宙生命的勃勃生机。
各种形象的身姿和手势都赋有特定的象征意义,从生殖崇拜升华而来的超验哲学本体意义上的宇宙生命崇拜,成为印度艺术尤其是印度教艺术象征主义的中心,体作为宇宙的缩影,充满了生命气息的容器成为表现宇宙生命的直接载体。
佛教和印度教之间本来是有着很大的差异的。
佛教否认有创造宇宙万有和主宰一切的神,而印度教则主张万物都是由无所不能的梵神创造的。
佛教主张「中道」,反对偏激;而印度教的不同教派不是极端自我折磨,就是放纵酒色。
在社会生活中,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印度教则实行严格的种姓制度。
在艺术表现上,佛教追求平和宁静的理想,而印度教却力图用强烈的动感变化来表现宇宙神明的威仪。
但是在笈多王朝(320年-600年)以后,佛教在印度本土益衰微,在南印度,由于印度教非常得势,佛教势力甚至被排除于这些地区之外。
而在古印度另端的孟加拉地区,在帕拉王朝(750-1150年)的庇护统治下,佛教又保存了一段较长的时期,成为印度次大陆行将消失的佛教的最后堡垒。
不过这时的佛教为了延续自己的发展,已经不得不吸收了大量印度教的内容,衍变为密宗。
佛教艺术也受印度教影响,引进了许多印度教的护法神,出现了多
多臂的菩萨像、愤怒姿态的神像,以及其他强调神秘
和官能
的神像。
特别典型的是出现了许多男双修的形象。
究其本原,这些男双修也是印度教
力派影响下的产物。
力思想的反映密教也称坦多罗教,坦多罗tntr(密咒)的词根tn的原义就是生殖、繁衍。
它继承了印度教中力派(纵乐派)的思想和实践。
与印度教中其他门派相比力派是种行动体系。
它也寻求解脱,但不在来世,而在「此生」,它不禁绝尘世中的各种享乐,反而去尽力地挖掘种种声色之娱及「山神」经验。
力派特别重视
能量和
信仰仪式,认为
是最大的创造
能源,通过
可以使
类灵魂和
体中的创造
能源激扬起来,与宇宙灵魂的大能合流,达到一种最高的
神境界。
为此他们直接把本身作为一种宗教仪式,在
中使男
通神,这种仪式称为「
宝供养」。
它是在三更半夜由已婚或未婚的数对男出席举行「五种享乐」。
前四种是鱼、、酒、谷物和饮食,最后一种是
。
在之前需冥想和其他准备,并经过一段时间的调
,然后以多种形式进行
,男
在极乐中溶为一体,体验个
灵魂与宇宙灵魂合一的
景。
在欢喜佛图象和明王妃合抱媾之相,明妃搂抱其
,一足围绕其腰,正是所谓「大乐」形式。
藏传佛教中神的形象众多,与汉地佛教中几乎没有
神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也是受到力思想的影响。
这种思想认为宇宙中的万物都是由创造神的
力而产生和繁衍的,印度教中有三大主神,其中掌管生殖与毁灭的湿婆,以勃起的
茎作为其象征。
印度古代将茎勃起归于「气」的运行,注重以意念调息,从而出现瑜伽。
瑜伽是印度传统的修炼方法,包括静坐调息、禅定等,与中国的气功类似。
在佛教密宗中,彼岸的超验智慧「般若」代表的创造活力另一种修炼方式「方便」代表男
的创造活力,分别以
的变形莲花和男根的变形金刚杵为象征,通过想象的
阳
媾和真实的男
欢的瑜珈方式,亲证「般若」与「方便」融为一体的极乐涅槃境界。
这就是「欢喜佛」的宗教寓意。
***********************************</fr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