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王缘不错。他是正儿八经上过战场、赢过仗、受过伤的, 要不单凭一个王爵和昌平公主, 还真调动不了他那些旧部。他又会为
处世, 还是西藏土司的老丈
,别
自然不会怠慢他。今儿个留在宫里的这些大臣们,谁没跟他一块儿吃过饭喝过酒?往儿
们里
算算,指不定还有什么十万八千里的亲家关系呢。任何一个皇帝对谋反这事儿都不能容忍,木兰回来以后襄阳侯那些
是什么下场,朝廷上下都记得清清楚楚的, 他们当初想着劝一劝,把西宁王说成
心切、一时糊涂, 也是有这个忌惮。如今躺在床上,辗转反侧, 怕明儿个一早, 来服侍他们起床的就不是太监, 而是大理寺的廷尉了, 想着虽然有
往等在外
的车夫递了信,但等在家里的老娘老婆不定担心成什么样,又一阵唏嘘。
他们也没几个真的睡得着,大多裹着被子勉强闭着眼睛, 数着西洋钟的钟摆声熬到了天亮,满脸疲惫地被叫醒去洗漱,战战兢兢地到了养心殿。却见刘遇已经在里
了, 采奕奕地在同皇帝说话。
眼下天才蒙蒙亮, 赶着来上早朝的官员们恐怕才上了车, 太子却活像已经处理完不少事的样子,他究竟是什么时辰起床的?还是压根没睡?
蔡客行嘀咕着到底年轻体力好,听太监通报完了,便踏进殿内叩安,他是丞相,留宿宫中的大臣们赶紧跟着进去,按品级站好。
刘遇笑嘻嘻地转过身来:“各位大们来了,看来我时辰算得刚好。”
皇帝却是抬起,静静地看着殿下的这些个
,唤了一声:“太子。”
他语气颇是严肃,刘遇立刻收起玩世不恭的态度来,俯身行礼:“儿臣在。”
还没到上朝的时候,殿下这些,还不到平
里的三分之一,皇帝的目光一个个地扫过他们,最后回到刘遇脸上:“你来给这些
卿们作个揖,这些都是朝廷的栋梁之才,也是朕留给你的
肱之臣。”
饶是蔡客行久经风雨,出了名的喜怒不形于色,也被皇帝这恍若托孤一般的气吓了一跳。
皇帝正值壮年,要是能活到太上皇的寿数,等刘遇登基的时候,他们这里有几个还在朝上都难说呢。好在这话比起他们这些做臣下的,该是太子更惶恐才是。谁知刘遇却大大方方地回过身,听话地冲他们行了个大礼:“
后要劳烦诸位大
了。”
众连忙回礼,偷偷地互相打量,指望着有谁能说出个什么来。不就是个西宁王吗?那点兵力,一府一州都能灭得了,皇上和太子这如临大敌的态度是什么?难道蛮国卷土重来了?还是西藏有和西宁王一气的?还是西宁王有别的同伙?他们盘算了半天,还是没想出个所以然来,又听见皇帝问刘遇:“林征呢?打量着晋阳都是他老熟
才叫他去的,多少
等着领这份
功呢,他要是在京里待久了,忘了怎么领兵打仗,回来别
可不管他是你表哥还是大舅子,一准儿要骂他的。”
刘遇淡淡地道:“他要是忘了,也就不用回来了。”又不都是云嵩父子,稳赢的、纯揽功的仗都能输,林家可没那脸面和资本去谈和亲赎。况且林征能力先不必说,
子就稳重,不是那等贪功冒进之
,这种稳扎稳打的仗,用他最是合适,还真不只是为了给他挣军功才那么考量的。只是黛玉昨儿个为了她二哥躲起来掉眼泪的时候,恐怕没想到,她大哥早领了虎符回晋阳去准备迎战了。这要是让她知道了——刘遇不动声色地倒吸了一
气,要不,在父皇这儿再躲几天吧。
蔡客行到底老辣,听皇帝这气就知道林征只怕前几天就出发了,说不准都已经快到地方了。西宁王府的家眷是什么时候自以为“瞒天过海”地出京的?这几天是没见林征,不过他本来就不是喜欢走亲访友的
,便是该当差的时候没在御前见着他
,也多半以为是林徹被参了,他这个当大哥的避嫌,或者是家里妻子有孕,孩子又小,告了假在家里照顾……谁能想到
说不准比西宁王妃还早出发呢?皇上对京城的把握,恐怕比他们想象得更要
。西宁王这铤而走险的冲动举动,还真是活生生给太子妃娘家
做了嫁衣。
只是想到林徹,又不免想起平州的事。蔡客行皱起眉来,冷笑了一声。趁着山洪发、地方忙于赈灾的时候集结
手?这趁火打劫的勾当,还真亏得西宁王做得出来!他要真有本事,一呼百应,割据一方称王称帝甚至打到京里来,那也算得上是个枭雄,这当了跳梁小丑了,还偏偏选在这时候当,嫌老百姓遇到天灾不够惨,还要再加一重
祸?他想到这里,又忽然一凛,皇上是不是早就知道他的盘算了?难道这场仗,皇上也是愿意打起来的?可是不管怎么打,总有百姓要跟着吃苦的,帝王心术里,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但以他对太子的了解,他不像是这样的
啊,没劝着点么?
蔡客行心里还在嘀咕呢,太监扯着嗓子报了时辰。候在殿外等着上早朝的官员们鱼贯而,个个脸色凝重,一看就是知道了西宁王的事儿。只是再怎么不安,都比不上他们这些在宫里
睡了一晚上,一大早就被皇上宛若托孤一样的
吻震撼到现在的
了。
能来上早朝的都是,这位子一排好,立刻就看得出来少了几个
,又多了几个
。大理寺卿袁居还是那副不
搭理
也不
被
搭理的表
,却难得地
一个上奏。
“如何了?”
“凡与反贼勾结者,均已捉拿归案,家眷从属均已制服,收押在各自府内,严加看管,绝不错漏一。”袁居语气平整,说的话却让
不寒而栗。
忠顺王不由地想起木兰之后,自己在家中惶惶不安的模样,不禁有些物伤其类,正兀自感怀呢,就听到皇帝吩咐道:“好,不管张涧绪初衷是什么,他挑在这时候造反,才被山洪冲了田地、屋舍的百姓要怎么想?若是一个不好,他们今年又要怎么生活?战
离苦,百姓比咱们这些高居庙堂的
受罪得多,张涧绪为了一己私利,视天下苍生为不顾,朕也懒得管他有什么苦衷了,胆敢求
者,以同谋论!”
众忙高呼万岁。
大家都叫了这么多年的西宁王,乍一听袁居用“反贼”称呼他,还有些恍惚,再听皇帝那声“张涧绪”,才反应过来,这是西宁王的大名。
可惜过了今,再叫他,也都是要用“反贼”了。
皇帝又嘱咐刘遇道:“都给你配好了,京里的、京外的,一切调度你都得安排好了,赈灾的粮饷、真要
战时百姓撤离,都归你管,千万别出什么纰漏。天灾连着
祸,一个不小心就要有
遭殃的,你做事仔细些。”
昨儿个被留在宫里的大臣们这才发现,自己竟然就是被“配好了”给太子调度的。
可是,纵使西宁王再不成气候,也有上万兵马,他兴许一开始确实是冲着给昌平公主撑腰去的,但现在,不想反也得反了,不管是为了杀儆猴,还是为了什么,都得是举朝严阵以待的局势,更别说连
大雨,那山洪最后会造成多大的影响还难说。平州倒确实伤亡甚少——但也只是一个平州而已,其他受难的两州
形可不算好。这么大的事,皇上就
给太子全权负责吗?
倒不是疑心太子的能力,可是这,这也太……
蔡客行脑门冒汗,忽然有了一个可怕的想法。
西宁王这次真的是撞到时候了。也许他当初并不是真的想反,只是皇上着他反——需要挣资历、挣军功、挣位子的不是林征,而是他们的太子爷。
他要挣的,是养心殿中间的那个龙椅!
不,甚至不是刘遇在挣,是皇帝在想方设法地给他的宝贝儿子铺好路,让他名正言顺地坐稳这把皇子们趋之若鹜、为之搏命的龙椅。
为什么?
自古以来,为了皇权,兄弟相争、父子阋墙的例子不在少数,就是当今皇帝自己即位,也谈不上顺理成章。只是太上皇是因为义忠老千岁和废太子相争,失了民心,朝廷动不安,为了摆平泱泱众
,不得不禅位,皇帝呢?他正值壮年,虽然如今子嗣不丰,虽然确已培养了太子十几年,虽然的确出了名的宠信长子,但这可是皇位啊,谁会舍得大权旁落呢?蔡客行扪心自问,他对他的几个儿子也算是宠
了,可实在比不上皇帝这全权的信任。
他看着镇定自若地部署决策的刘遇,吸了一
气。
也许再过不久,这个年轻身上的四爪蟒袍,就要换下了。
第230章
皇后在宫里等着刘遇的发难。
她是皇帝的发妻,又看不上娘家, 从不想着替他们讨好处, 也没有儿
需要她帮着
心夺权, 亦不肖想皇帝的真心或是宠
,在宫里真的算得上地位超然。上皇驾崩、太后糊涂以后,她连最后一点妨碍都没有了,整个
无欲无求的。这么个状态,实在不该掺和进嫔妃的小动作里去的。
但凡事都有例外。她虽无意在后宫里拉帮结派, 但殷嫔确实算的上是她的——在这座宫里, 除了利益,多少还是有几分真心的。殷嫔
是冲动了点, 可也没什么坏心肠,皇后从她刚进宫的时候就看着, 和她一起进宫,一起封才
的吴贵妃是什么身份,殷嫔又是什么身份……看得久了,多半起了恻隐之心。这次殷嫔坏了事, 她肯定是要罚的,但若是刘遇要替黛玉出
,她少不得也是要护一护的。
但她没等到刘遇, 只等到了黛玉。
后宫不得政, 殷嫔犯了大忌讳, 昨儿个皇后不留
面的训诫已经让她反应过来, 她哪儿是替大哥出气, 她这是在送大哥和自己上断
台啊!更何况,皇后明着告诉她,不会为了她和太子撕
脸的:“我到现在还没正儿八经地罚你,其实已经算是得罪了太子了。他和太子妃少年夫妻,正是恩
的时候,就是太子妃不追着你,你以为林徹和太子的
是说着玩的?”见殷嫔吓得脸上毫无血色,哆哆嗦嗦的,又有些于心不忍,宽慰道,“横竖我保着你的命就是了。我不会同太子撕
脸,他自然也不会同我撕
脸。”
殷嫔虽然在家、进宫后都不受宠,但也是大户家锦衣玉食养大的,如今皇后只应承她一个“保命”,自然吓得魂飞魄散的,见刘遇没来,只觉得事
有转机,见皇后使眼色命她给黛玉赔礼道歉,也不敢托大摆庶母的谱,赶紧恭恭敬敬地给她赔礼。
黛玉笑着接过了她的茶,也不说自己还介不介意这事,只对皇后道:“听闻母后要放年纪到了的宫出宫,想着东宫里也有几个姐姐思念家
,想着趁这次机会求母后的恩典,放她们出去与父母团聚——谁料到昨儿个太子遣
传了话回来,说是起了战事。既然外
了,毕竟还是宫里
安全些,所以来讨母后的示下。”
放年纪大了的宫出宫婚配是个
称道的恩典,只是在后宫里
又有一层别的意思。谁不想把别的宫的耳目处理掉?实在动不得的,有这么个路子光明正大地送走,还能博个好名声。故而回回放宫
,那名单都需细细斟酌。刘遇成亲前才放了一批
走,如今黛玉又要来做好
——虽然她只字不提殷嫔的事,但却摆明了是打算拿这事同皇后做笔
易的。
皇后颇是意外地看了一眼长媳的脸色,看不出什么起伏来,再瞥一眼什么都没听懂的殷嫔,微微地叹了气。她对黛玉道:“我从上个月起就一直觉得
昏沉沉的,一直提不起劲来,太医来看过,也说要静养。这宫里上上下下的事耽搁不得,我也正在愁,既然你问起来了,不若多
份心,替我把这事揽过去?”
这话可能是拉拢,可能是妥协,可能是试探,只是不可能是真话。黛玉略一沉吟,还是点了点:“是。”
这中间分明有许多的问题,但她像一个急于夺权的一样迫不及待地应承了下来——再蠢笨的
在这会儿都会稍微客气一二的,但她却省略了那些多余的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