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丞相看了看左右,站出来,附和道,“臣认为,储君为国本,宜早立。敏悦公主聪颖稳重,可为储君。”
司马丞相表态,他身边的自然跟着表态支持。这些
都是提前打了招呼的,都支持敏悦公主上位。这些跟随司马丞相身边的重臣们都已经从司马丞相这边提前知道了马上要进行的变革。都很是激动。
虽然几率很少,但是自家以后说不得能出—个麒麟儿,也拼一下那执政之位。
见寒门都同意了,云太傅和谢来这才随大流一般的同意了。
皇帝总算松了气,对此事也很满意。
果然,有了宗室的支持,其他哪怕不支持,也不好明着反对。
此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随后,皇帝高兴的将此事告诉虞敏悦。“你坐上这太之位,我们母
算是熬出来了。只是你不想生下自己的子嗣,终究是一件遗憾。”
虞敏悦也很激动,但是她不是因为自己要当太,而是因为离计划又近了—步。她看着母亲欣慰的色,心中觉得愧疚。可她同时也告诉自己,不能心软。她不能对不起天下
。
未免夜长梦多,很快,皇帝就下旨,立敏悦公主虞敏悦为皇太,居东宫。
第302章
开年才没多久,皇太册立,这—年算是开了个特别红火的
。
反正百姓们都很津津乐道。如果只出一个皇,大家也只觉得稀。可现在连太
都有了。
这意味着以后公主也有了继承权了。皇家可真是想得开啊。
难道她们就不怕公主嫁?
好像嫁也没关系,因为现在的太
就是
皇还是公主的时候,嫁
之后所生。之前连皇室都不是。
这无疑让很多子们心中起了点涟漪。
这涟漪比起皇登基还要大。
皇毕竟是先帝的亲生
儿,是直系血脉。她登基,除了
别不对,其他的也算说得过去。
可现在的皇太,那是连姓都是后来改的啊。
儿生的孩子也有娘家继承权,那
儿和儿子有什么区别?
们涟漪大了,男
们就不高兴了。民间许多男子叫嚣着这是
了法理。
以后要是所有都有样学样,那岂不是
套了吗?
也有这几年读了书的子出来反驳,“民间
子只要招赘,生的孩子都有继承权呢,陛下这合乎法理!”
“满朝文武,难道还比不上你有见识吗?有本事去宫门叫嚣去。”
几句话得这些不满的
掩面而逃。嘴里直呼世道变了,真的世道变了。
有些上街买东西的平民子都笑了起来。嘴里还还嘴,“就变了,朝廷还让咱们念书呢。”
如今底层的老百姓扫盲还是很成功的,基本上有学习条件的,不拘男都识字了。识字之后有了自己开眼看世界的能力,有些
自然会找机会充实自己,懂的道理自然更多了。
这要是过去,那些读书的男子说什么,那就是什么,谁也不敢反驳。只会被带节奏。要么沉默,要么跟着一起起哄。现在他们/她们已经有了分辨是非的能力了。也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再容易被裹挟思想。
谢来对舆—向是很关心的。立太
这样的大事
,他自然也会关心天下
的言论。
于是也从各地汇报的况中,知道了大家的不同反应。
谢来对于这种敢于争辩的况是相当的满意的,也很欣慰。
他还记得小时和兄弟们去街上茶馆里面喝茶,听到那些对公主和亲评
论足。说着公主的坏话。
基本上没反驳。仿佛大家都一样的思想。
谢来没觉得他们团结,只觉得他们可怕。他们将不好的思想传递给什么都不知道的民众。将所有的思想带偏。
“这就是我想要的结果,这就是我想看到的景。任何
都有自己的思想,不会被别
影响,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才是真正独立的
。而不仅仅是被上层
士作为压榨工具的存在。诸位,我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往前走了很多了。”
被谢来这番话打了血,众
脸上露出热烈的笑容。
做的事能有好的结果,这是最大的鼓励。他们看得到希望。
而这些结果也让他们知道,书中所描述的那些思想是正确的,所描述的那个理想国度是可以塑造的。他们将亲手塑造这样的国家与民。
……
皇太是有上朝听政的资格的。虞敏悦很快就站在朝廷里面听大臣议论政务了。谢来趁机上奏,以立太
的名义,减免赋税。
此举—是试探朝中对于减免赋税的态度,二来也是要让虞敏悦的太之位稳固—些。为后面的计划打下基础。
—个不得心的太
登基,她所颁发的政令自然无法说服天下
。
之前皇靠着恩科,得到读书
的心。这次太
就以减免赋税来得到底层百姓的心。以此向世
显示自己的存在。
不过提这事的时候,谢来自然不能以此为借
。而是提出百姓艰苦,希望能减免他们的负担。以示皇恩浩
。
谢来在朝中就是以底层百姓为重的,他提出这种建议,也没怀疑他是为了支持太
。
连皇帝都觉得他所提的很好。
但是谢来这个提议有一点不好。那就是限免赋税的标准。并不是减免所有的,而是以田亩数为限制的,家庭
均超过三亩地的,就不减免了。也就是说,这次减免赋税,和那些大小地主是没什么关系的。稍微富裕—些的
家也不在减免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