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记得缮国公府的石卿和荣国府的贾卿,都有意招石伯谦为婿?”
夏守忠忙回答道,“陛下,确有此事。”
“哼”,景隆帝冷哼一声,“朕的英才如何能娶旁支之。”
夏守忠立马知道缮国公府是别想打石仲魁的主意了,不过,这事即便是夏守忠,也觉得皇帝的话没任何毛病。
皇帝都亲说石仲魁是英才,
家前途远大,凭什么娶连庶
都比不上的旁支之
。
要怪就怪石怀勇只有石光珠一个儿子,还有石光珠那混小子三十多了,家中妻妾十几个,却也只生了一个才7岁的儿子。
至于于洪高,除非石仲魁自己要求,否则他这个老师不可能让亲传弟子娶于家的旁支。
于洪高的妻子于石氏更不可能这么做,那不是亲上加亲,而是离间师徒关系。
贾家去缮国公府询问石仲魁婚事无果的原因,很可能是于洪高某个师兄弟家中,有个年龄合适的待嫁嫡。
景隆帝此时倒是还没想过,抄贾家和其他勋贵的家。
毕竟太上皇还没死,以孝道治天下的封建王朝,太上皇不同意,景隆帝的政令一旦和太上皇相左,又强硬颁发出去的话。
等于公开的告诉朝野二帝相争,百分百会损害景隆帝的威严,并且让天下觉得他不孝。
这后果都可能动摇景隆帝的合法和统治地位。
以至于景隆帝这几年皇帝做的那叫谨小慎微、如履薄冰。
而红楼中贾家被抄家,是在太上皇归天之后的事。
所以说,此时的景隆帝心里其实更希望能拉拢他们。
皇帝的心里很清楚,没有兵权一切就是无根之萍。
而八公中,贾家因为出过宁国公和荣国公,而最有影响力。
当年贾代善做过京营节度使,门生故旧众多,现在贾家姻亲王子腾,也就是贾政的大舅哥,同样坐上了京营节度使的位置。
这就让景隆帝起了不断试探的心思。
元春封妃,还有省亲其实都是试探。
可惜贾家和王子腾其实并没多少转圜的余地,投靠皇帝,得罪太上皇。
老了本来就多疑,更别说太上皇是因为生病,以为自己快死了这才传位给景隆帝。
结果病好了,自己成了太上皇,这疑心病和对权势的眷恋心就更重了。
贾家和王子腾要是敢投靠景隆帝,太上皇百分百会先弄死他们,否则就是连锁反应。
第53章 都是棋子
只凭皇帝和太上皇的年龄来看,正常都会选已经即位好几年,正统
慢慢确定的景隆帝。
可以说只要皇帝自己不来,他其实就立于不败之地。
但就是那样,心里不安和害怕时,肯定会想着加强自己的力量,同时也不得不加强自己的力量,以防备窥视皇位的兄弟子侄。
甚至亲爹一旦老糊涂了,鬼知道他会怎么想。
而二帝暗中相争,朝廷能维持现在的局面,已经是难得了。
这也难怪直到红楼后期时,书中才不止一次说过,京城内外都有不少流民存在。
相对于贾家,景隆帝其实更加顾忌已经是京营节度使的王子腾,所以他对王家的试探肯定远比贾家多。
“朕记得前紫薇舍之
,已经
了名册,等着进宫待选了?”
夏守忠忙点应是,景隆帝想了想后才继续说道,“既然前紫薇舍
以离逝,薛家
就不适合再
宫了,明
传薛家长子进宫。”
“陛下,婢对薛公之子薛蟠还算有些了解”,夏守忠忙介绍道,“薛蟠此
不堪大用,身上还背着
命官司。”
景隆帝顿时皱眉起来,别看他皇帝当的确实不利落,但这天下是他的,当然关心吏治。
能背着名还逍遥自在,说没官员护着,谁信?
好在夏守忠不敢有丝毫隐瞒,说薛蟠并没直接打死,那冯渊是归家三
后才死,没
知道这中间发生了什么。
还有是贾雨村出谋,判了薛蟠已死来为他脱罪。
随后又说了薛蟠等和石仲魁结
的事。
得知冯紫英和石仲魁见过一次之后,就没再见过,更没书信往来,景隆帝这才放心了下来。
而贾琏是贾赦着去找石仲魁,景隆帝早知道前因后果,也没放在心上。
至于贾宝玉衔玉而生的传闻,早在太上皇时,就已经认定这不过是后院夫争权固宠的把戏。
加上贾宝玉愤世嫉俗,不是读书上进的料,更被祖母养在儿堆里,哪里会被皇帝放在心上。
“你去见见薛蟠,明白吗?”
夏守忠忙点,“是,陛下,
婢这就出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