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手上的动作都慢了些,看方玚洗净随便一拧,冬天沾了水厚重的衣服就被拧得
的,一点不像她们平时那么费劲。
这冬天洗衣服可是体力活,还得是男来做才对吧。大家脑子里突然冒出这个想法,顿时看自家男
不太顺眼。
她们辛辛苦苦活,大冬天的手都冻红了,家里男
就
看着,实在是欠收拾!
不管其他被收拾的男心里是不是在暗骂方玚不地道,反正一些聪明些的
就很羡慕了。
这事儿没两天就被方老太知道了,听到别说这话,感觉在嘲笑她一样,都不太乐意出门了,
一跟她说起方玚,她脸刷的就拉了下来。
转而说起家里老三的亲事,方玲跟游宽走一块大家见过几次,但村里没想过这事儿,方老太这一说起,顿时掩盖了之前传的话,转而成了新的八卦。
这多稀啊,之前那么久没看到知青结婚,这不到半年吧,就有两个有结果了,两个还都是他方家的。
田婆子回去一思索,觉得不对劲儿,其实村里对知青都看不上眼,但这方老太婆可
猾得很,没好处的事儿怎么可能做。
这里面肯定有啥她不知道的,要不然那老太婆能舍了一个儿一个儿子出去,咋想咋不对劲。
田婆子翻来覆去的,想到自家也有两个光棍要结婚,要不在那些知青里面寻摸一下?
那还有四个知青呢,挑挑拣拣的,田婆子盯上了石麦冬和游嘉,石麦冬
活态度端正,她看得顺眼些,还有个游嘉她是看不上的,但游宽游嘉是兄妹两,游宽有的游嘉肯定也有。
田婆子正想着要哪个好,转想到自家可是有两儿子呢,让他们自己个儿选去,看上哪个就是哪个。
想着田婆子把两儿子叫过来,问了一下,转就准备去找媒婆说合说合。这事肯定能成,她儿子是
活的一把好手,她们嫁过来可不亏。
第0章 七十年代知青
崔红珠作为村里的媒婆, 平时就跟
说这说那,谁家都清楚点事儿。家里不宽裕,但牵红线成了, 也能拿到点好处补贴家用。但一般好几个月都没一对的, 结果这些天她突然受欢迎起来。
一下子好几个让她牵线的小年轻,崔红珠乐颠颠的答应了,看这除了一个村里两家有意的,其他的都是知青, 当即就去了知青点, 吧啦吧啦的说了一大堆。
石麦冬是坚决拒绝了,许芳箐脸上有点不太好看, 孙柔面上笑笑,心下鄙夷。
她就算在城里过得差, 那也是城里,等回去就有供应粮,嫁到村里能有什么好处, 整天在地里
活,累得
腰酸背痛,还吃糠咽菜的。
崔红珠也不管她们什么脸色, 说完转又去男知青那说了几句, 然后又赶场似的去找住在外面的游嘉。
这么多,她只要成了那么一两对, 就能拿到不少好处了,想着崔红珠更是
劲十足。
……
还没开春,地里没什么活, 萧楠可以放心的在家里待着度过这段孕吐时期。
心里暗自祈祷着等到时候可别再折腾了,再折腾她可真受不住了。
因此也没关注外面的八卦, 只是石麦冬过来帮她做毛衣的时候,偶尔会有些走。
虽然萧楠状态不好,一次两次没注意到,多几次也发现了,不由问她怎么了。
石麦冬不是跟诉苦的
子,犹豫了好一会儿,才低声道:“你现在觉得好吗?”
“一点都不好,这小家伙还没长大就开始折腾我了。”萧楠当即吐槽,就这一次,等生下来她立刻辛勤修炼,不把长生经修到第二层不罢休。
她反正不想再经历第二次了,嗯……至少这辈子不想。
等说完,萧楠才意识到石麦冬可能不是这个意思,她脑子转了下:“你是说我结婚的事?”
“嗯。”石麦冬点。
过得好不好这事得看,像方玚这么负责还不会大男子主义的,在后世都少更何况是现在。
说川省耙耳朵多,但其实耙耳朵不代表会分担家务,更别说站在方的角度考虑了。
如果石麦冬有意结婚的话,那确实是赶早不赶晚,除非能够坚持十年。
但看现在,她本身已经不确定了,萧楠叹气:“我觉得还好,他家里不管我,所以那些杂七杂八婆媳妯娌之间的矛盾都没了。等确定婆家好相处,然后才是男方合不合适的问题。”
石麦冬怔怔的看着她,她第一次见找对象先挑对方家庭的,感觉哪里不太对,但细一想似乎有很合理。
她家里嫂子跟妈可不就是整天吵吵嚷嚷,闹得家里不安宁。
不管是哪方的错,如果她遇到这样的况,想想她能受得住吗?石麦冬打了个激灵,顿时打消了大半想法。
村里谁家不是兄弟几个,她一个嫁这么远,受了委屈都没法说,想想就觉得可怕。
如果真的要结婚,她不如考虑下知青,就算梧桐村没合适的,哪怕隔壁村的知青也好啊,至少不是一家子偏帮一个,就她一个外。
那她也没什么可着急的,石麦冬安心了些,兴致勃勃的拿着绿色线重新起,准备织一个小号的帽子,衣服有大小帽子就没什么关系了,等小孩出来冬天就能戴了。
萧楠双手合十:“我可太谢谢你了!不过咱能不能换个颜色。”
“绿色不好嘛,多亮眼啊,小孩子肯定喜欢。”说着石麦冬还是放下绿线球,挑了个红色的。
别说,也不知道萧楠去哪买的,这线摸着可舒坦,软软的一点不扎,颜色也鲜亮。
“你在哪买的,我也想去买些。”她手里也攒了二三十,买点毛线应该没问题。
“我这就有多的,你自己看看喜欢哪个颜色。”萧楠昂了昂下,让她自己挑。
“那我就不客气了。”石麦冬的挑了两个绿色的线球,她一眼就看中了这个色,想着织个漂亮的小帽子,结果萧楠还不乐意。
“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