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宽犹豫了一下,看了看委委屈屈的妹妹,低声道:“到时候我们会补。”
“那随你。”记分员不高兴的道,转就开始嘀嘀咕咕。
猛然落到这样的境地,现在还被一个农村的记分员刁难,游宽心不舒服,回
时脸上带了些厌倦疲惫。
不过游嘉管不了那么多,听到不用她上工,当即就高兴了起来。
几之间这一段,看着就跟唱大戏似的,石麦冬有滋有味的看起来,还伸手撞了撞萧楠,让她一起看。
萧楠带着笑意嗯了一声,眼角余光瞄到萧蓉脸上似羡慕似嫉妒的,只感觉更有趣了。
原来的她见到的可都是萧蓉舔狗似的跟在游嘉身边,可没现在这份又妒又嫉的表现。
就着这场戏,萧楠半上午的时光都感觉过得快了些,直到听到旁边的惊呼声,这才抬看过去。
“快,方玚这小子中暑晕过去了,快、快把抬回去。”不知谁大喊了一声,旁边的
赶紧走过去,在身上擦了擦手,然后两
合力把
给抬走。
萧楠看过去时,只看到有两个把昏迷的
抬走,一只手自然而然的垂了下来。
萧楠眉心一跳,明明没看清楚,却莫名的在意。想起至今没有消息的奚玚,她心里升起猜测,有心想早些去看看是不是她想的那样,但她瞄了眼空间里放着的表。
十一点半,大概还有十分钟左右就下工了。
萧楠到村子里后,听大婶们唠嗑时就不着痕迹的打听过,村里没有姓奚的,所以她以为对方在其他村子,或者是在她下乡之前的江台省。
要是如此的话,她就有些后悔不该率的走了。
不过现在,她虽然不能确定对方是不是奚玚,但莫名的有些在意。之前有听说过这么个,农忙的时候晕过去好几次,但因为当时没看到
,所以她也没什么反应。
萧楠顿了顿,没急着去验证一下,马上就下工了,不急这一时半会的,反而还有更重要的事。
萧楠看了看周围,有知青还有两个村里。她装作不经意的道:“这都第几次了,好歹是农村土地上长大的,怎么身体这么差啊,看起来连我都不如。”
“可不是。”石麦冬连连点。经过大半年的训练,她已经能跟村里十二岁的孩子拿一样的工分了,而且她没晕。
旁边的大婶听不下去了,连忙道:
“话不能这么说,方玚是早产儿,本来身体就不好,后来他姐大冬天的掉进水里,他去救。被救的倒是没事,他去那冰冷的水里走了一遭,身体就更严重了。往常方玚还是读过书的,不过现在这时候……”
城里的读书可都被赶到乡下来了,方玚哪还能继续上学。想着,大婶看了这些知青一眼,心里涌出一
优越感。
“他们那一家子哦,你是不知道。”大婶摇摇。
“一家子怎么了?”萧楠状似讶异的追问,心里七上八下的猜测着现在的
况。
锵锵锵的几声铁盆敲击声,下工的时间到了,大婶瞬间没兴趣闲聊了,站起身就往岸边跑,回家做饭吃饭去。
“什么嘛!说话又不说完,这不是故意逗
呢嘛!”已经准备好吃瓜的石麦冬懵了,哪有这样
的啊。
“我想我倒是知道点。”萧楠若有所思,这段时间听八卦,她对村里的况多多少少了解一些。
梧桐村还是一个不小的村子,村民有两百多,十几二十户
家,姓方的,还有个体弱的小儿子,似乎就是游宽娶的那家
儿早死的弟弟。
而从现在几天一晕来看,看来身体是真的差。
如果不是奚玚也就算了,但如果是呢?这不是耽误救治的时间么,萧楠眉心一拧。
她知道对方家大概在什么位置,想了想,脚步一拐,往方家走去,路上还遇到两个在打稻谷时认识的大婶。
第9章 七十年代知青
方玚唇色苍白, 皮肤上却透着不正常的红,对外面没有丝毫感知,被给抬回来都没醒。
六岁的方大宝抹了把鼻涕, 探看了看被抬回来的小叔, 带着泥的手没轻没重的他的脸,想把
喊起来陪他玩。
“别吵了,一会儿吃饭了,你先去把你爷他们喊回来。”刘盼巧怀里抱着小儿子方二宝, 笑着把好心把
抬回来的同村送走回来, 没好气的蔑了一眼床上躺着的方玚。
“哦。”方大宝转身就跑。
“农村里谁不下地啊,就了一会儿就晕过去了, 谁知道是不是装的。”
一天晕几次,药钱都不够用的, 真这么弱怎么两年了都还没死,刘盼巧心里嘀咕。当然她再傻这种话也不敢说出来,只是心里老不乐意了。
这么大一个小叔子, 在家里跟着白吃白喝也不是事儿,刘盼巧琢磨着等方崇回来,商量下怎么解决。
不等她琢磨好, 就到了下工的时间。
方家十, 方老太方老
,下面四个子
, 只有老三是个
儿,上面两个哥哥都结婚了,在加上老大家的两个儿子, 在村里算是子孙旺盛的。
听到外面的动静,刘盼巧连忙抱着方二宝站了起来。
“爹娘, 来赶紧喝水,累着了不。”
“有什么累的。”方老太大夏天的了半天活,还没来得及板着脸,看着乖巧的孙孙,心里那点火气就都散了。
家里就两个孙子,二儿子刚结婚,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有孩子。
一家子热热闹闹,乐乐呵呵的端上碗吃饭,都忘了屋子里还有一个。
萧楠走过方家大敞开的门,往里面扫了一眼,没看到刚才那个,看了看屋内的布局,思索了一下,没惊动
转而往房子背后走。
刚走到侧面,就看到透过窗户躺在床上事不省的方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