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逆天改命, 遭天谴她也愿意。
赵诚格很好,丝毫没有这个年纪孩子的鲁莽和恼羞。
只要赵幼澄不愿意说的,他就不会强求追问, 等回了永嘉寺他才屏退其他。
他身边伺候的内官叫吴顺,吴顺的爹是辅仁殿的大总管叫王弼, 王弼才学出众,学问丝毫不比文臣差, 为
也很低调, 先帝朝就在辅仁殿侍奉笔墨。
吴顺师从王弼, 才学很好, 虽然只有十四岁,但经学典籍信手拈来。
赵诚问吴顺:“上元节那你当真看到冬凌了?”
吴顺是爹王弼安排跟着太平王出宫的, 为他求了一个安稳的未来。宫中残酷一辈子蹉跎,王弼不想吴顺死在宫中的斗争中。
吴顺格也偏文雅,
宽和, 规规矩矩说:“不敢确定, 当时看的不真切,但应该是冬凌总管。”
他这个谨慎,赵诚知道他说的应该,就是确定。
尤其吴顺说看到冬凌领着好像在寻
。
赵诚听赵善易的儿子赵旭说过,忠义候别院里搜出来……
很多事他其实都知道, 但姐姐不想他知道, 他就装作不知道。
那夜冬凌在城中行走搜寻刘小娘子和忠义候的行踪, 他乔装后别注意不到,但熟悉的
还是能认出来,比如吴顺有双利眼。
赵诚既不喜欢周家,也不喜欢宗亲。
他早慧,又格很谨慎,连太子这个玩伴他都少有玩闹。太子在东宫中,围绕他的
太多了,太子伴读就有七个
,东宫属官那么多,他都极少打招呼。整
呆在学政殿从不出门。
赵诚想了想还是嘱咐:“此事就当不知道,过去的事也不必再提起了。”
“记下了。”
赵诚:“不过是一句嘱咐,你不必这样。我的经义远不及你,你爹在学问也在国子监的老师之上。改
还要向他求教。”
吴顺吓了一跳:“不敢当殿下如此赞。”
赵诚认真看着他:“我知道你爹安排你出宫,就是不想你宫中蹉跎半生。在我身边我给不了你权力和尊荣,只能安稳太平。你若是后悔,我可以送你回宫中去,辅仁殿的执笔内官,你是可以做的。”
吴顺跪下:“不愿意回宫。”
赵诚点:“那好,从今往后,你就住在永嘉寺,这书阁里的藏书随你看,若是想借书只管去阿姐那里去借,她书房里的书比我的多。”
吴顺不解看他,他笑笑仿佛像个孩子:“阿姐最喜欢漂亮的字,你的一笔字写得漂亮,肯定能她的眼。”
说起赵幼澄,他总能变得像个孩子。
吴顺记在心里了,虽然心知那位公主不喜内官服侍。
三月初三,正式开考。
静义公主因为持太后的寿辰事宜,抽不出身照料儿子。开考前几
就打发傅嘉宜出宫看哥哥。
傅嘉宜病了几,本来也不是大病只是心
不好。出宫回了傅家在京中的别院。一个三进的宅子,布局并不大,比起宫中难免显得狭小。
傅嘉宜领着身边的,排场还不小,见宅院不大,心中难免不痛快。
家中老仆等候多时了,她一一询问后,见该准备的都已经准备好了,甚至连高中后用的竹、喜钱都安排好了。
她伤心归伤心,还是关心哥哥的。
好问:“这是谁准备的?”
家中的老仆答:“太微宫长公主殿下一并送来的,连同五郎考试用的东西,全套都准备妥当了。”
老仆听着很高兴,毕竟高中用的喜钱准备好,就是有个好彩。
傅嘉宜一听愣了半晌,她以为赵幼澄心慕哥哥,心中不免冷笑,她倒是惯会做好。
赵幼澄对这些并不知道,她还要心两位师兄。
师伯已经京,裴岘也领着师兄们见了裴荀,总之她也不能强求裴岘,毕竟他确实身份敏感,不适合和应考的学子和那些主考官们走得太近。
她特意让冬葵去送东西,回来后冬葵说:“两位都准备好了,宋师兄本家有长辈在京中,刘师兄有裴府的照看。就住在宋家隔壁。”
赵幼澄这才放心了。
等开考的那几,京中戒严,上京城的大小事都围绕着科考,
而赵幼澄却出城了。
她安排好之后,就带着冬葵冬凌出城了,连彭懿都没带。
这次跟着的很多,章嬷嬷的丈夫刘据也跟着。
冯唐领着冯直已经回京了,冯唐觉得愧对她,这次特意领着冯直来和她请罪。
赵幼澄住在城外的别院里。这里还不是前世的公主府别院,只是一个寻常农庄,甚至有几分简陋。
冯直确实有几分江湖气,但做事分明,这么久没有回京,也是因为等着将江南的生意料理清楚了,并且将江南的几个粮商都安顿好,这才动身。
高崎当初求到他那里,他拿不出那么多粮米,就为高崎奔走,私自调了一批粮食,又用自己的从中说和几位粮商一同给高崎筹集赈灾粮。
这次江都下狱他硬是一扛着,一个字都没有露出来,更没有让另外几
沾上这次的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