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留不长久,多一刻,一天,当真有什么不同吗?
况且,留下又算得了什么?
谢执简直有些着恼地想,他算自己的什么?凭什么来
得这一份心?
究竟是什么样的傻子,才会想出这样烂透了的鬼主意。
自己又为什么,因为这个傻子烂透了的借,就要留在这儿?
“少爷的借实在不好,”他抬起
,视线同周潋相对,眼底映着光线,微微闪了一下,很轻地笑了一声,“可见是读书读的多了,连变通都不会。”
“谢执只肯信这一回,下一回,少爷要换个更好的才行。”
只一回,他看在这傻子面子上,就假装信了。
“嗯。”
周潋望着他,良久,突然抬起手,很轻地碰了碰谢执的耳垂。
“我有没有说过,”他微微笑着,对谢执道,“说阿执生得十分好看?”
谢执的呼吸蓦地一顿,身侧的手指微微蜷起,不知为何,却没有避开周潋的动作。
他不清楚这要做什么,却莫名地,觉得耳垂那处有些滚烫。
“说过罢,”谢执垂下眼,视线落在指尖,不大愿意同这对上,“第一回还是第二回,记不大清了。”
“是那时候,”周潋记起来,眉梢带了很温柔的笑意,“那时,我还当阿执是姑娘家。”
凌霄花架下,他第一眼瞧见这时,分明就动了心。
自欺欺,当真连自己都能骗过。
如今眼前长衫高髻,半分
黛俱无,是形容分明的少年郎,再不会叫
认错。
“那,现下再说一次,”他的视线落在谢执身上,从额,眉眼,再到脖颈,处处都讨
喜欢,“阿执即便不是姑娘家,也极好看。”
“不止十分,”他低声补充,“是千分、万分好看。”
“所以,”
“我再多想些借,阿执多信我几回,再留一留,可好?”
第5章 雪晴帖
谢执正在案前临帖。
案面白宣铺陈,砚中添清水,上好的廷圭墨徐徐磨研,墨汁积了半砚。
《快雪时晴帖》,二十八骊珠。
宣纸之上字迹宛然规整,原帖悠闲逸豫之意半分都不见。
不似临帖,倒像是叫书塾里的先生罚抄了百遍。
阿拂端了水近前,站在一旁,瞧见了,没忍住笑出了声。
谢执将笔随意丢进案上笔洗之中,伸手浸去盆里,手指微勾,将水撩在掌心,轻飘飘扫了她一眼,“笑什么?”
水中搁了除味的栀子,擦后,指尖犹沾一点馥郁的香。
阿拂清了清嗓子,故作正色,“阿拂是笑这儋州水土不好。”
“公子在这儿待了月余,清减了不提,”她往宣纸上又扫了一眼,促狭道,“连字都跟着清减许多。”
“可见此地,实在不大宜居。”
“还是快些回京的好。”
“你倒会寻理由。”谢执将那张写了字的宣纸卷了,原要丢去一旁的字纸篓里,略想了想,重又搁回案上。
“留着罢。”
“我记得,再过半月就是老师寿辰,”谢执了抖那卷字纸,“寻个紫檀匣子盛了,送回京,就当作是我送的贺礼了。”
阿拂手里的水险些没拿稳,尽数泼了出去,“公子……说真的?”
谢执抬了抬下,“不然呢?”
“拿多宝阁上的匣子就成。不必太花哨。”
“省得那老又要训我奢靡,不够简朴。”
您还怕老先生训呢?
阿拂暗自腹诽,单这一幅字回去,就够老先生将自家公子骂个臭死了。
“要不还是算了吧,”阿拂苦婆心地劝,“您又不是躲在儋州,一辈子不回去了。”
“等来回了京城,难不成还能和从前似的,叫老先生拿拐杖撵得您满街跑?”
唯恐话不够分量,她又唬谢执,“听阿若姐姐说,老先生从前那柄拐杖旧了,如今新得了一柄黄杨木雕的,不知有多结实。”
“那到时若落在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