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收拾东西的手顿了顿,然后抬朝她看过来。
她看着妈妈,忍不住流下眼泪,哭着问:“妈妈,我能跟你一起走吗?”
不确定妈妈那时是否有过犹豫,只记得妈妈那时候用哀伤的眼看了她很久很久。但最终什么话也没说,像是下定决心将她抛下,她拎起行李,也不回地大步朝外走。
她那时候实在太小,无法控制自己的害怕和恐惧,她看到妈妈离开,大哭着追上去,不停地喊,“妈妈,妈妈——”
她曾经地怀疑过,是不是她的出生令妈妈的生活更加辛苦,是不是她不够懂事,是不是她像只拖油瓶一样拖住了妈妈,所以妈妈才不肯要她。
她哭着追在后面,可妈妈的脚步越来越快,从始至终没有回。
到了外面,雨下得很大,妈妈招手拦下一辆出租车,也不回地坐进去。
她追在车子后面,在大雨中跑掉了拖鞋,她哭疼了声音,跑断了腿,却始终追不上妈妈乘坐的那辆车。
她终于停下来,蹲在地上抱着胳膊大哭。
最后是夜工作回家的邻居阿姨看到她,牵着她回到了那间小小的地下室。
从那以后,她的生活中再也没有妈妈。
她跟着爸爸一起生活,爸爸脾气晴不定,她只能更加懂事,在爸爸下班回家前做好饭菜,帮爸爸洗
净衣服,在爸爸喝醉酒的时候躲进小房间里,缩在被窝里害怕地发抖。
一直到七岁那年,爸爸在工作中出了意外,高空作业时从十三楼摔下来,当场去世。
老师告诉她时,她坐在凳子上,脑子懵懵的,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不能理解“死了”是什么意思。
她被老师带去医院,在太平间看到身上盖着白布的爸爸时,终于开始控制不住地流眼泪。
她看到爸爸面色发青地躺在那里,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那是她生中第一次直面死亡。即使和爸爸感
并不
,甚至从来没有从爸爸那里得到过
,可她仍然控制不住地流泪。
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哭,是因为失去爸爸,还是因为意识到自己彻底变成了一个孤儿?
老师试着帮她联系妈妈,可查到的电话打过去已经是空号。
就在她以为自己要沦落为孤儿,被送去孤儿院时,终于见到了她的。
从遥远的榕城赶来替不孝的儿子收尸,再接上唯一的孙
,祖孙俩一起回到老家生活。
和相依为命的那些年,是姜词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待她极好,总是温温柔柔地笑着,会每天早起帮她梳辫子,会牵着她走过乡下的泥泞小路,送她去上学。
每天放学,总是能看到带着她喜欢吃的黄豆面粽子坐在田埂上等她。
回家的路上,她一手牵着,一手拿着
做的粽子,一边吃一边快乐地和
分享学校里的趣事。
有时也许听不懂她在讲什么,但她总是笑着,会耐心地听她朗读课文,会夸她读得很有感
。当期末考试,她拿到全校第一,带着奖状回家时,
会特别认真地帮她把奖状裱起来,挂到墙上。
但对她其实并没有什么要求,当她跟
说,将来要赚很多钱,让
过好
子时,
却只是温柔地笑了笑,说她最大的愿望,只是希望她快乐。
的经济条件并不宽裕,大多数的钱都用来供她读书了。
但即使如此,每次过生的时候,
总要带她去城里吃一顿好的,给她买一身新衣服,再买上一只漂亮的生
蛋糕。
回到家,她和坐在院子里,小桌子上放上蛋糕,
上蜡烛,
走调地帮她唱着生
歌,她蹲在地上,双手合十地闭上眼睛,唇角弯弯地许下生
愿望。
那时候,她天真地以为能永远和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直到小升初那年,她见到了已经从她生命中消失了很久很久的母亲。
七年过去了,她对于母亲已经很陌生。
当母亲流着眼泪抱住她时,她身体本能地想要逃离。
当母亲提出要接她到省城生活时,她想也没想就拒绝了。
但母亲并不需要她的同意,她仍然拥有对她的监护权。
也劝她跟母亲走,讲她不能永远留在乡下,城市里有更好的教育资源,她只有去省城读书,才能接受到更好的教育,将来才有可能出
地,真正摆脱现在这样贫穷的生活。
可无论怎么说,她都舍不得和
分开。
在那个时候,她甚至觉得梦想和前途都不重要了,她只想和永远生活在一起。贫穷也没有关系,她的
富足,至少只有和
在一起时,她才可以确定,这个世上有
她。
她不会被打骂,也不会被丢下。在身边,她可以永远安心。
可是母亲执意要带她走,甚至要为此打官司争夺她的抚养权。
那晚她和母亲发生争执,质问她当初既然丢下她,现在又为什么要来抢她回去。
她那时的表一定很冷漠,她告诉母亲,她不是小猫小狗,无论被丢掉多少次,最后都会摇着尾
回到主
身边。
她长大了,不会再像小时候一样小心翼翼地摇尾乞怜。
她的这些话也许令母亲感到痛楚,她第一次在她面前痛哭。她也许也有她的苦衷,她告诉她,当年丢下她,她也很痛苦,可她当时连她自己都养不活,再带着她,母俩都只会陷
的泥潭里。
所以这些年她一直在努力赚钱,就是想着尽快攒够了钱好回来接她。
她不确定母亲说的这些话是真是假。
也许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