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们:什么?有这等好事竟然现在才告诉我?来
,收拾东西,我要火速进京!
不抢先在报纸上刊登个版面,怎么把竞争对手那个狗东西给搞下去!
不就是二十万两银子吗?相比起扳倒对手后自己能吃掉的市场……嘿呀什么二十万两银子,那就是渣渣!
就算进京没谈下来在报纸上刊登自家东西之事,他们也能想办法去求内务府的管事,看看能不能大量采购玻璃镜,回乡后再卖。
萧景曜一听,好家伙,赚差价的中间商啊。不愧是明的商
,后世多少商业手段都是老祖宗们玩剩下的?
这期间,萧景曜也没闲着。在给了正宁帝一点小小的聚宝盆手段的震撼后,萧景曜决定再给正宁帝和阁老们一点科技的小震撼。
萧景曜去找了苏世安,在对方的安排下,和一个管事内侍一起去了琉璃坊。
现在琉璃坊的工作量更大了,各家的订单太多,匠们每天都忙得脚不沾地。但他们心里也高兴,玻璃镜卖得好,陛下心
也好,大手一挥给他们都涨了工钱,这还有什么不高兴的呢?现在大家
活的积极
格外高。
萧景曜也不废话,让一个手最稳最巧的匠试着来磨镜片。
两个月后,萧景曜开开心心地将一副简易眼镜呈给正宁帝,“陛下,您戴上试试。”
正宁帝在萧景曜的指导下,将眼镜戴上,当场就惊呆了。
第03章
萧景曜早就发现正宁帝和六位阁老们的视力问题了。作为中书舍, 萧景曜自然是要跟在正宁帝身后,正宁帝和阁老们处理政务的政事堂,萧景曜同样是常客。
这一看, 哦哟不得了,李首辅看个奏折,右手伸直脑袋后仰, 一看就是老花眼。再一看,其他几位阁老也没好到哪儿去, 或多或少都有点老花眼。
至于正宁帝,萧景曜见他看东西时常眯眼, 太子也有这个习惯, 所以正宁帝猜测可能这对至高无上的天家父子是近视眼。
突然就觉得皇家也接地气了呢。
仔细想想貌似也没毛病, 这年儿又没有电灯护眼灯, 读书
寒窗苦读挑灯夜战, 不管是点灯油还是点蜡烛, 亮度都不能和电灯同
而语。数十载苦读下来,成了近视眼好像挺合理。再说了, 这会儿也没有玻璃, 不管是纸还是轻纱糊的窗户,透光程度没有玻璃高,屋里的光线也没有玻璃窗的屋子好。天气晴朗还好,
雨天,光线不太好的冬天,在屋里看书也费劲儿。
正宁帝当年在先帝的高压之下,没少发愤图强拼命看书, 从书中寻找局之道。太子是正宁帝一手教导出来的,不管心
如何, 学问还是十分扎实,并非
包。说起来大齐皇室还挺重视皇子的教育的,除了福王那个葩,其他几位皇子的功课都十分不错,四书五经,经史子集,天文地理,不说样样
通,也能算是样样都有所涉猎,知识面极广。
就算是吵着闹着不念书的福王,也愣是被正宁帝塞进不少学问和本事。
萧景曜在养心殿见到福王滚进来出场那回,福王被正宁帝压着算账,一手算盘打得啪啪响,手指灵活算数飞快,单就那一手算账的本事,不管将他放在哪一处,都不会轻易被糊弄了过去。
还未成年的那三位皇子,听上书房的先生们说,也十分聪明,一点就通,更难得的是还没有刺儿,不在先生们面前摆皇子的架子。萧景曜见过上书房的先生们拿过来的三位皇子的功课。摸着良心说,以他们的年纪来看,这份功课写得相当不错,拿个中上等完全没问题。
只能说,正宁帝生的这些皇子,质量还挺不错,每个都有长处,没有纯废物。
作为皇子来说,这已经十分难得了。那可是皇子,后世多少普通家都会宠出个没用的废物呢。在这个皇权至上的时代,皇子们没有往纨绔方面发展,说一句难得倒也不为过。
萧景曜想了想上书房先生们的质量,觉得皇子们能有现在的质量实属正常。他们有这世上最优渥的生活条件,最顶尖的老师,最优越的教育资源。寻常家买一本注释过的儒学经典都难,皇子们有这个困扰吗?他们愿意看书,皇家藏书楼里面的书够他们看一辈子的,根本没有这样的烦恼。更别提还有顶级教师小班教学,随时为他们答疑解惑。
这一套豪华的师资力量配置下来,只要皇子们的智商过了平均线,自己又愿意努力,远超同龄绝对是意料之中的事。
就是不知道那几位小皇子中有没有近视的。
十一二岁的年纪,好像也挺危险?
萧景曜对这方面没有太大的了解,他上辈子视力贼好,并没有近视的困扰。但萧景曜印象中,从小学开始,班上就有同学戴上了眼睛,那厚度还不低。到了初中和高中更加不用多说,放眼望去,全是戴眼镜的,如萧景曜这种视力一等一好的家伙,反倒成了少数。
皇子中,萧景曜也就在养心殿见过太子和福王。因为太子就住在宫中,同正宁帝相处的时间更多,萧景曜见太子的次数比见福王的次数多多了,这才发现太子可能也是个近视眼,不过看他寻常看东西不眯眼,看远一点的东西才眯眼的做派,他的近视度数应当不。
至于未成年的小皇子们,萧景曜更倾向于他们的视力十分正常。他们又不像读书,只有科举这一条路可以走。就如同福王说的,投胎成皇子,他们已经超过了世上九成九的
。出生就在金字塔顶尖的皇子们,不需要
悬梁锥刺
,挑灯夜读,再加上现在也没有什么电子产品对眼睛的伤害,御花园的景致也不错,未成年皇子们的视力应该不至于被摧残到小小年纪就近视的地步。
不过萧景曜弄出眼镜,目标客户也不是皇子们。
读书的视力问题才是最严重的,还有绣娘们。邢克己就曾对萧景曜提起过,他娘为了给他攒束脩,没
没夜地做绣活,眼睛都坏了。郑多福的母亲也是绣娘,以前也没少熬夜绣东西。还是后来刘慎行被冤
狱,郑多福帮了刘圭一次后,刘家
给了郑家许多谢礼,逢年过节都不忘给郑家送礼,真心拿郑家当救命恩
,两家现在来往更为频繁,已然同至亲一般。郑母才慢慢放下了紧绷的经,总算不会一想到郑多福的束脩就焦虑不安,在郑多福的劝说下,终于不再那么拼命地做绣活,眼睛
况比邢母好得多。
正宁帝的近视度数也不是很。这会儿没有测视力的仪器,萧景曜也不知道正宁帝的度数到底是多少,磨镜片也费了匠
们不少功夫,不知磨废了多少块镜片才感悟到个中
妙,而后就跟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一下子就磨出了好些种厚度不同的镜片。
至于镜片的具体度数……那也只能靠猜。巧难为无米之炊,想要把镜片的度数
确到个位数,在没点亮科技树前就是做梦。萧景曜能捣鼓出眼镜,就已经很让他惊喜了。
纯手工制造,高端(确信脸)
哪怕现在匠们做出来的眼镜,度数上十分粗糙,不够
准。但外观上还是非常不错的,毕竟是要呈给正宁帝的东西,要是做出个丑瞎眼的成品出来,匠
们第一个将它回炉重造。
所以现在正宁帝戴上眼镜后,竟然也不显得违和,反而更添一分斯文的书生气。
萧景曜的运气不错,给正宁帝挑的这副眼镜,正好和正宁帝的近视度数差不多。正宁帝只觉得眼前一亮,好家伙,多少年没看到过这么清晰的世界了!看远处再也不是雾蒙蒙一片,看不清脸了!
正宁帝用力地眨了眨眼,世界清晰。闭眼,睁眼,看到的世界还是如此清晰,他甚至能看清楚远处窗棱上的梅花纹——以往站在这里看过去,他只能看到一片朦胧的光晕。
正宁帝惊喜万分,又试着做了个翻白眼的姿势,眼睛往镜框上方看过去,很好,依然是一片雾蒙蒙。这个东西,简直是器啊!
眼睛不好,竟然也能用外力来帮助吗?
正宁帝大笑,不太习惯地扶了扶眼镜,心极好地问萧景曜,“苏世安说你这段时间得了空就往琉璃坊跑,就是为了捣鼓这个东西?”
萧景曜微笑着点道:“回禀陛下,此物名为眼镜。”
“眼镜?眼镜前面的镜子吗?”正宁帝琢磨了一阵,又是一笑,“倒也不错。”
看着桌子上摆着的其它眼镜,分了两边,款式都和自己刚刚戴的那副一样,正宁帝又笑道:“莫不是你还想让朕同穿龙袍一样来戴眼镜,一天戴一副?玻璃价格如此高昂,便是朕,也不能如此奢侈费。”
萧景曜被正宁帝给哽住了。
淦,忘记了皇帝的龙袍一天一身,不穿第二次这事儿了!
萧景曜这个资本家都忍不住要说一声奢侈,这就是帝王啊,衣裳不穿第二次,要是穿了第二回 ,那就会被大臣们夸节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