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吴用先的支持,皇帝也是不遗余力,要要钱要物,能满足的就不拖拉。
吴用先刚送走了几位一起议事的辽东新官员,就收到了宫送来的皇帝赏赐,一盒百年老山参。
吴用先谢恩之后,送走宫,不顾夜
疲惫,又回到书房,审阅起文件来。
皇帝对于辽东重建的规划,连吴用先这个久历地方的老官员都钦佩不已。思路广、办法多,有些是吴用先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
正因为如此,吴用先就要多研究琢磨,完全理解了,才能实施到位不走偏。
农业、工业、商业、通运输业并举,再加上辽东的丰富资源,开利用起来,十年之内就将富足起来。
即便是有大灾害,有了新引的土豆、黑麦、玉米、地瓜等新作物,在种植和加工都要比需
耕细作的小麦、水稻容易很多。
最重要是东北的黑土地肥沃,而且可供开垦的耕地数量极大。而南方多,耕地少,
均耕地紧张制约了其在农业上的展。
而同样是地广稀的南洋地区,才更具有开价值,为皇帝所重视。一南一北的问题如果能够解决,大灾害也就基本上能够安然渡过。
移民呗,多的地方往
少的地方迁徙,向还未完全开的地方移动。国内的就有东番、海南,还有辽东;海外的除了湄公省,还会再增飞地。
吴用先想到的没有这么多,他只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将要重建治理的辽东地方上。
“老爷。”夫推门而
,亲手端来了羹汤,“您要注意身体,早些休息。”
吴用先笑着颌,示意夫坐下,说道:“圣眷之
,为夫只能鞠躬尽瘁、以死报效了。”
“老爷说的这叫什么话?”夫嗔怪道:“在蓟辽总督任上,不也是兢兢业业,殚
竭虑嘛?”
吴用先摆了摆手,说道:“夫,那不一样啊!辽东重建,可不是恢复原有的官制,按照原来的办法治理。万岁锐意进取,是把这辽东当作选试验之地。能否成功,关系到大明的国运,关系到万岁的宏图大志。”
“这么重要啊?”夫流之辈,也过中年,对此并不是很理解,“建虏已败亡,大明的国运难道不是蒸蒸
上?”
吴用先呵呵一笑,说道:“万岁目光远,可不是局限于短期。要说短期,十数年的安宁是没有问题的。”
“妾身听不懂。”夫摇了摇
,说道:“只知道老爷是万岁钦点的巡抚,是万岁放心的封疆大员。”
吴用先捋须而笑,这话听得舒心,自家不会骗自己,确实是这种感觉。
夫侍奉着吴用先把羹汤趁热喝下,犹豫着,终于开
说道:“老爷,今天您的远房亲戚又来拜见,还是说带他去辽东的事
。”
吴用先皱起了眉,说道:“他一不是万岁所派,二不是吏部诠选,又没有功名在身,带他去辽东名不正言不顺,徒惹
非议。”
“他也不要官职,就是给老爷作个贴身长随。”夫劝说道:“到了辽东,若是合用,就做个小吏,以后慢慢熬。能不能转官,就看他自己的能力了。”
吴用先想了想,还是摇,说道:“就怕他打着为夫的旗号,
了违法的勾当。既是为夫带去辽东的,这责任可推卸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