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一种胜利法
我一直认为,幸福不是给别看的,而应该是一种自我感觉。只有自我感觉良好的
,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幸福生活。良好的自我感觉,并不完全由物质决定,而跟
生观、价值观有关。幸福是需要有那么点
胜利法的。或者说,
胜利法是
常生活的味
,用得恰当了,生活会因之而鲜美。
说到胜利法,
们首先会想到鲁迅笔下的阿Q,他在任何挫败的时候都能以虚幻的胜利感来安慰或欺骗自己。阿Q固然可笑,但在苦难的年代里,许多中国
也只能无奈地以这种手段(相当于自我心理调节)来维护活下去的信心与勇气。况且,
胜利法其实有两种:一种是消极意义上的即阿Q式的;还有一种则是积极意义上的,即知足常乐——这是在教你怎样善待自己,善待自己的
可能善待生活。
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使我看到了阿Q的现代版——确切地说,是一个积极意义上的阿Q。他遇见再不顺心的事,也能将之化为幽默的一笑,不仅使自己快乐了,而且将快乐带给了别
。这哪是在耍贫嘴,简直在玩魔术!这个“穷小子”制造并享受到的快乐,比某些高官富翁要多得多。因为富翁的某些快乐,常常建立在别
痛苦的基础上。而张大民宁愿苦了自个儿,也要逗乐左邻右舍、亲朋好友,并且也能从中多多少少获得点儿“成就感”。由此可见,他
穷志不穷。
由张大民又联想到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孔子是这样评价他的:“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不堪其扰,回也不改其乐。”看来早在春秋战国年间,就有张大民这样能够超越物质的贫乏而过上幸福生活的
物。当然,张大民以耍贫嘴为乐,颜回以求道为乐。前者是形而下的,后者是形而上的。但他们都感到了其乐融融,这就够了。幸福生活的起点,必须是快乐。我不相信一个愁眉苦脸的
会知道什么叫作幸福。能够
坏一个
的幸福的并非生活本身,而是他内心的贪欲。凭什么张大民住在拥挤的
平房里(正如颜回居陋巷)也能活得乐滋滋的,而你却不能?不能说你不擅长料理自己的生活,只能说你不懂得怎样照料自己的心,而幸福注定是一种心
。张大民肯定不会写诗,但他的生活中一定充满了诗意。他跟颜回不一样,他不是哲学家,却游刃有余地掌握了快乐的哲学、快乐的艺术。
中国的
胜利法,厉害就厉害在这里。它能够化腐朽为,把任何磨难裹上一层糖衣,就可以轻松地吞咽并消化了,甚至还能使磨难化作坚强
格的营养。这有什么不好呢?掌握了
胜利法的
,是不会被生活打败的。或者说,他即使被打败了,仍然为在
上的胜利沾沾自喜。
这就是我对幸福生活的理解:重于物质,
上的胜利当然大于物质上的胜利。因为
上的胜利无处可买,或者说仅仅靠钱是买不来的。幸福并非存折、住房面积、消费指数之类所能衡量的。关键是看你是否满足,是否快乐。而对满足的标准,每个
都会作出不同的设定。达到标准有快乐可言,可见幸福与否,并不完全是命运造成的,它的窍门其实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只不过有些
意识到了,而有些
永远不可能察觉。
幸福感不是天生的,需要自己去营造。幸福生活,也有方法论的。就看你是否懂得为了获得幸福而想方设法。或许你改变不了世界,但你应该有办法改变自己的心。“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更没有幸福生活的裁判,还是要靠自己去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