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灵燕和尹菲一的雾水,这种东西她们是彻底的门外汉,听着是半知半解好像明白了但还是想不通。
简单来说,建文帝命不该绝,而且怎么说都是皇帝八字和命格硬得吓
。
郑和有这种顾虑,当然不想没事去招惹这种因果,杀皇帝的历来就没几个好下场,哪怕那个皇帝已经过气了。
“我们也可以考虑得更现实一些。
”林飞轻描淡写的说:“当时郑和有那么大的权势,全是因为有寻找建文帝的重任在身,试想一下如果找到了建文帝呢?”无遗是盖世功,可同时也是一大忌讳,这种皇家的秘事向来不得外传,外臣接触到了从不是什么好事。
若是改朝换代就算了,问题天下还是朱家的天下,永乐帝登基本就名不正言不顺的,要是因为这事再闹点什么波折就惨了。
古时候的可是很讲信义的,动不动就抹脖子的那种,当皇帝的更在乎名声。
更何况永乐帝也是心狠手辣之,万一抓了建文帝以后自己杀
灭
怎么办,到了那个地位的
该明白伴君如伴虎的道理。
狡秃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抓住建文帝的话是大功一件,但郑和也清楚自己的荣华富贵走到了,最后有没有命都是另说。
这是个绝顶聪明的,权衡利弊后放弃了这个盖世功,因为这个功劳对于他而言也是灭顶之灾。
尹菲和江灵燕听得频频点,这两天她们也查了不少的资料,自然知道古
尤其当皇帝的十个九个有怪脾气,而且都是杀
不眨眼之辈还分外的狡猾。
建文帝当年就说过:“勿使朕背上杀叔之名。
”看似是叫别杀永乐帝,实际上耐
寻味,实际意思是你们替我杀了他,不要让我动手。
最好的下场就是永乐帝死在战场上,这样还有诟病的话,谁动的手谁背这黑锅,那年
的
是在乎名声讲信义,不过一个个腹黑得很。
永乐帝追捕建文帝时,说的是寻访,这更耐寻味了。
脑子不好的更转不过弯,表面上看似尊重,怎么说都是前帝抓回来软禁,给他颐养天年很是仁慈。
实际上抓到了估计就地解决,不留后患,这家伙活着回去才是真正的烫手山芋,一句话就是能弄死就不要活。
当然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这种任务很危险,真了的话稍微走露风声,永乐帝绝对会杀
灭
以示清白。
说白了,所谓盖世功,不要命的傻子就去吧,反正有脑子的仔细一想就知道风险大于收获。
郑和就是聪明,所以他没有贪图这个盖世功。
“小友说的在理。
”张道长点赞同:“郑和不是傻子,放过建文帝等于放过他自己,只要建文帝一
没有下落,他就能保持自己的荣华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