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她们明年初应该就要迁都了。01bz.cc
到时候她肯定是要跟着去的,所以在那时候再探寻晓州安州的群山和河流,也是来得及的。
于是就收拾行李准备回去,他们约了一次官船,官船上运送的是回京的商品,各式各样的,大部分都是其他四国的土特产。
阿骨燕上船后,在船上看天文书——她想提前熟悉一下这新的小伙伴知识,但始终看不进去。
突然有一个年岁跟她差不多的小姑娘走到她的附近,一个趴在栏杆上看着远方。
远方是茫茫沧海,阿骨燕合上书,因为无聊,便走上前去搭话。
“你为何惆怅呀?小小的年纪,没都已经紧锁了。”
小姑娘也不怕生,眉眼之间全是自信,不过说起话来,却是彷徨迷茫的。
“我师父要把我送走了,暂时寄养在别的家里面。”
“我不想去,我想继续跟着师父。”
阿骨燕就听出来,小姑娘的音绝对不是禹国
。
根据她这半年里面的走南闯北,阿骨燕敢确定,这是一个晋国。
还不是贵族的那一种,晋国的贵族说话自带腔调,不会是这种乡下音。
她就想了想,安慰道:“你们晋国如今在打仗,你师父把你送来禹国,也是为了你好。”
小姑娘就道:“我知晓的,我只是有些不愿意而已。”
她见阿骨燕跟她的年岁相当,也不认识,也不是禹,想了想,道:“我是弟弟偷吃红薯死了,母亲怪罪我身上,自己跑出来的,那时候都要死了,才遇见了师父,我想着这辈子都是要跟着他的,谁知道这么快就要分离。”
阿骨燕便安慰道:“如今有了船运,各地之间来往非常快,你们一年多相聚便是了。”
不过她想了想,问道:“如今燕国封锁着各地,身为晋,你们是怎么出来的?”
小姑娘就骄傲的道了一句:“我师父是禹医,一直都在战场上救死扶伤,而且之前,齐国晋国以及燕国都有自己的承诺。”
说是禹医,阿骨燕就明白了。
她说出了小姑娘没有说出来的话。
这句话不用说出来大家也都懂。
“我明白了,战时不杀禹医。”
船行很快就到了徐州,小姑娘在徐州下了船。
然后跟着师父敲开了一户徐州老农的屋子。
“老者,我是张虎大夫的朋友,我姓裘,这是我的小徒弟。”
“她是晋国,张虎说你和你膝下收养的小孙子都是晋国
,所以让我把她送来。”
老农就连忙让进来,他的小孙子跑来带着小姑娘去收拾屋子,裘大夫就叮嘱了小姑娘几句,连夜走了。
倒是隔壁的邻居嘀咕了一句。
“又来一个晋国孩子啊,这下子,隔壁又要热闹了。”
多了,就热闹起来,老农也不必孤零零一个
了。
第101章 张虎救的老农一家常
农是张虎和他师父在晋国救下来的。
后来张虎又给他送了一个晋国的孩子来, 他取了名,叫小猪。
来了禹国,有了地, 有了饭吃,有了要照顾的, 便也没那么重视自己的姓。那
朝廷下来衙役说要进行
普查, 一个个的登记名字, 老农想了想,抛弃了自己的姓氏, 跟村里的大姓同了一个姓氏。
这村里的大姓是鲁,他改了姓氏后, 便被称呼一声鲁七叔。
倒不是他年龄排第七,而是他本来的名字就叫七。
于是便这么叫了起来,他新得来的孙子叫鲁小珠——本来要登记成鲁小猪, 孙子死活不愿意,这才勉强改了个字。
两住在这里一两年了, 跟本地
没什么区别,今
,他们的家里, 又多了一个
娃娃。
多了一个娃娃, 很多事
就难搞的很。
裘大夫也没说她要住多久, 且就当自己的孙吧。
鲁七叔是个沉默寡言的子, 平
里也就多跟孙子说几句话, 有了孙
,孙子又要去上学,对于孙子没介绍到的东西,他就不得不继续接着介绍。
这是隔壁老李家, 那是村正家,又有家里多少的地,地分别在那里,地里种了什么,都说的很清楚。
最后,他着不晋不禹的
音问道:“你识字不识字?”
小姑娘跟自己的师父姓,现在改了名叫裘春意。她点了点,“阿爷,师父教过一些简单的。”
鲁七叔便点了点,然后掏出一条腊
,上村正家里去了。
“裘大夫来的急,走的急,又没孩子,恐怕不知道孩子上学都是要户籍的,我想着,先将孩子的户籍落到我的户籍下面,等他们将来要走了,再回来迁走。”
这不是什么大事,村正也是受过张虎恩惠的,所以对老农一直很照顾。道了一句,“孩子读书的事是大事,如今的孩子哟,学东西快,先生教的也多,真是一堂课没跟上,就落下来了,一天都耽误不得。”
“咱们现在趁着还早,先将户籍上了,然后你就带着去报名读书,早点进去读,就多认得几个字——不是最近很流行一句话吗?叫做:时间就是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