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封赏员名单中,唯独缺了周家自家
,周元略、周元景、周柘彦三位功勋更重的皇族大将没有提及。
料理好官职、机构、爵位,便到称帝后第四件事——兵权。
在这里回答上面的问题,为什么撤三大营三职位改设陆相、海相、督相,因为周蕊徽要紧抓兵权!
曾经某些原因,周蕊徽修改编制,把一个营的兵力从五百扩大的两千
,以每两千
一个战斗序列征战。现在看来,基本单位两千兵,一个将领平时统帅两千士兵,这太恐怖了,再从战斗方面来看又太臃肿了。
整个大元除了三大营,另有其他军团在,周元略军团、周元景军团、周柘彦军团、海东军团、倭州军团、登莱军团……这些军团曾经对周蕊徽来说臂膀,如今是一把把沾满毒的钢刀,收缴兵权强
弱枝是肯定的。
兵权不能强硬的去收缴,不但会适得其反,君臣猜忌种子亦会种下,所以周蕊徽只能借着部队改编的由逐步把兵权收缴完。
第一刀必然是砍在三大营上,从天狩元年开始,五军营、三千营、机营每营战兵限定五百,阵、厢、军编制取消,改都虞侯为指挥使,指挥使为最高级别直接接触士卒的将领。
如果发战争,将以陆督两相推举将领统几营兵作战;或周蕊徽直接任命谁谁谁为大军主帅,主帅可从陆海督三相中选择将领随军听用,委任几营兵的统帅,战后解除兵权。
括弧:军不在改编中……
第二刀则砍在北疆各军团上,首先一步和三大营一样,五百营兵单位,都在三大营序列中,施行换制度,还别说宋朝这点挺好,只是要预防最后雄师别变成厢禁军那种烂样。第二步划定责任区域,既在边疆由东向西新设立辽锦、云中、宣德、朔方、银夏、兴灵、凉州、甘肃、瓜沙九方军镇,每方军镇主将为总兵,下设参将若
细分总兵防区。第三步就是正常制度下的军区
换、将领
换,用一两年时间解决大部分军团,完成目地。
至于第三步,是关于对付周柘彦、李维嘉、颜増这些要伐宋的军团了,到时候再说。
称帝后第五件事,召周元略、周元景、周柘彦三回京。
三位宗室肱重臣,心腹
将众多,施行强
弱枝政策少不了他们三
的点
,况且建国后三位的命运也要决定下来,杯酒释兵权也好,利益
换也罢,
帝还不希望三
身首异处。
毕竟刚当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