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最新网址:http://www.ltxs520.info,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龙腾小说 > 历史军事 > 将血 >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五百零七章展示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五百零七章展示(2 / 2)www.ltxsdz.com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搬山道人 网游之近战法师 小市民的奋斗 科技传承 篮球皇帝 无限技能之游戏世界 我的肚子里有棵树 我的千年女鬼老婆 超级角色球员 宋末之乱臣贼子

年纪不小,却难掩卑微之态的老者,顿时觉得身子都轻了三分,一矮身,已经跪倒在地,“多谢国公。。。。。。多谢国公。。。。。。。”

赵石哈哈一笑,一把将拎起来,“这点赏赐不算什么,要说啊,在国武监典一事上,你们出力不少,朝廷也不吝厚赏,只是还要拖一拖,不用担心,对你们只有好处。。。。。。”

这个时候,老者已经激动的根本不知说什么好了,只能搓着一双粗糙的手,不住的傻笑。

他们无疑是京官中最为卑微的一些,技艺再是湛,也难品级,不过自古以来,匠们多数时候都是这么过来的,连他们自己,对前程的期望,也不会太高。

但现在有些不同了,从匠作监来到国武监的匠们,在这十几年当中,对于这种变化体会的非常刻。

在国武监中,他们的身份是颇受尊敬的教授,薪俸上也一年比一年高,七品京官都不定能赶得上他们。

等到国武监典开始编纂之后,当面许诺,以及私下里的传闻,都好像意味着,他们也有了一步登天的机会。

一旦有了希望,发出来的潜力就会非常的可观。

像是张承提议以国武监合并匠作监之议,可并非是为了讨好赵石而突发奇想,而是这几年当中,相比匠作监的碌碌无为,国武监的匠们却已经能凭着自己的手艺,取得军功了。。。。。。。

而他们在大秦一连串的对外战争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才是张承提议的依据所在。

换句话说,十几年间,国武监匠作科的匠们,地位的提升极其明显,连张承都注意到了这一点,更何况是国武监匠们自己了。

的**,向来是无止境的,走到今天这一步,匠们的期望,其实很实际,他们希望改变自己的身份。

在这一点上,无论是朝廷赐予他们官职品级,或是。。。。。。。真的如们私下叨咕的那样,能够借此封爵,都将会让他们一举摆脱世代传下来的贱役地位。

如果说,朝廷赏赐下来的是些金银细软,他们中大部分,都会非常失望,因为现在生活富裕的他们,最需要的东西不会是这个了。

而晋国公亲说的每一句话,在老者听来,都美妙的好像是天上的仙乐,与他们的期许也越来越是接近。

赵石瞅着远处还未消散的烟尘,继续道:“不过,也不用太过高兴,你们啊。。。。。。。还是那句话,多教点徒弟出来,别老是藏着掖着。。。。。。之后国武监这里,还要在国武监专门设立术数等科目,让你们那些弟子也多听听,多学学,多看看,技艺才能进,也才能超过前,你说是不是?”

“是。。。。是是,您说的是,咱们这些都老了,总不能让手艺失传不是,儿子孙子的,中用的少,这么下去,早晚有一天断了传承,有些就是不懂这些道理,小回去之后,定好好。。。。。。。劝劝他们,让他们将拿手本事都献出来。”

赵石笑笑,“这你又说错了,什么献不献的,朝廷又不是断道的强,老话说的好,强扭的瓜不甜,也坏名声。。。。。。』用太过强求。”

“是是。。。。。。”

老者自然听不懂赵石话里隐藏的意思,只是不住的附和。

而赵石也不会跟他解释什么,他想的是,当匠作监合过来以后,也许用不了多久,能够端起碗的来吃饭的,就只剩下那些求新求变之了。

迸老规矩不放的,在国武监这里,会越来越难以适应,别心教出来的徒弟,都快赶上你了,你还有什么脸留在国武监?

这些变化会很快出现,因为国武监已经办了有快二十年了,变化将越来越剧烈,从量变到质变,也许只在须臾之间了。

不过,赵石对国武监这里的态度还是一如既往,鼓励但不过多的陷身其中,去纠缠这样那样的细节。

现在看来,他做的还算不错,直到现在,国武监渐渐开始枝繁叶茂起来,更加宏远的目标,差不多是自然而然的便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因为侄要结婚,当然不是亲侄,但血缘关系也不算太远,所以阿要回家几天,顺便算是给自己放个假,估计要五六天的时间,断更不可避免,阿对大家说声抱歉。

八月份阿要加快进度,大家其实也应该能从灭辽之战上看出来,到了现在,摧枯拉朽之势已成,战争上不会占据太多篇幅了。

呵呵,大家是不是有些失望了?不过阿觉得还是合理的,阿现在正在构思结尾,同时也在规划新书节,很费脑子的工作。

再加上感冒刚刚痊愈,放几天假应该能够理解吧?

[记住网址 龙腾小说 Ltxsfb.com]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本站必读
新书推荐: 穿越到异世界的大叔得到了配种大叔的称号 穿书后主角们为我打起来了 白月光是年代文假千金 穿书后主角与我双宿双飞 重生八零:被最猛硬汉掐腰宠 真不是故意想红的 穿成痴傻炮灰后我逆袭成团宠 快穿之鱼忧生存性爱之旅 两不厌 清穿之大佬五福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