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更吃亏的在于之前古的经济是同美国牢牢挂钩的,就是向美国出
初级农业产品换取美国的高价工业产品,被剪羊毛什么都不说了,更要命的是这种挂钩关系太过于紧密了。一旦美国中断了同古
的经济关系,古
的这些农副产品几乎都不知道该卖给谁了。
美国经济封锁古
,连带着被美国控制的大部分美洲国家也对古
采取了相同的策略,当然,就算不采取相同的策略,这帮国家也不会给古
好脸色,因为整个拉丁美洲的经济结构跟古
都差不多,大部分都是靠在国际市场上出
农副产品过
子,少一个古
抢饭碗,说不定拉美那帮逗比还高兴得要死呢!
不相信?就举一个例子吧,看看阿根廷,这个国家在二十世纪上半页可是妥妥的发达国家,靠出牛
大发特发,可是到了二十世纪末阿根廷真的只能哭泣了,因为这货从发达国家发展成了发展中国家,真心是让
目瞪
呆。
言归正传,卡斯特罗闹革命的根本目的还是让本国老百姓过上好子,但现在随着美国拉起的封锁线,别说过好
子了,恐怕连
子都要过不下去了。想要摆脱被动的局面,卡斯特罗就必须找到新的市场。
而卡斯特罗首先就瞄上了苏联,在他看来老大哥无论如何都应该拉古这个小兄弟一把。只不过事
并没有那么简单,虽然俄国
的
味比较重也蛮喜欢油腻的甜食,但是苏联全民消耗蔗糖的量也不可能无形中增大的,而且古
的蔗糖好是好,但是千里迢迢从加勒比海运到苏联,这个运费也是不低的,无形中成本就被摊高了。
至于烟,古
的雪茄也是真的顶呱呱,但是古
的雪茄也不便宜啊!对于苏联的烟民来说,还没富裕到将上等的古
雪茄当普通香烟抽的程度。
这么说吧,苏联的消费能力是比较特殊的,全民基本上消除了饥饿,实现了温饱。但是传统意义上的中产阶级消费能力是有限的,不光不能像美国的中产阶级那样买得起小汽车,甚至在生活消费上也是差美国一大截。就比如现在苏联最普及的通工具是摩托车,条件比较好的家庭以拥有摩托车为身份的象征,你觉得开摩托车的家庭能够敞开了消费上等的古
雪茄吗?
甚至这几年,苏联对高级奢侈品的消费是不升反降,原因也非常简单,之前是因为**和官僚主义蔓延,滋生的特权阶级开始追求那些“资本主义调”的东西,比如说外国进
的小汽车、外国进
的香烟、红酒、美食、服装、珠宝等等。
而随着李晓峰等进行整风,一大批的**
部落马了,这不光是直接打掉了奢侈品消费的源
,更是极大的震慑了那一批准备**的家伙。当官的再也不敢攀比那些资本主义的玩意儿,开始老老实实的过小
子,自然的奢侈品在苏联就不吃香了。
这样的大环境也就决定了苏联大规模帮助古消费古
特产是不现实的。苏联也只能象征
的帮帮忙,但是让苏联取代美国的消费市场恐怕是不现实的。
可能有同志要问了,不光是只有苏联市场嘛!还有广阔的中东欧市场,中东欧的阶级兄弟也伸伸手,不就解决了古的困难了?
这真心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可能二战以前中东欧市场还马马虎虎,有一定的消费能力。但是二战下来中东欧的腿算是被打瘸了,从1945年到1947年严重的饥荒让这一片地区是喘不过气来,好容易从1948年开始缓了一气,总体上说也就是从饥饿变成了半饱,你让饿的半饱的
去消费金贵的古
雪茄和上好的蔗糖,你是准备让他们卖血吧!
所以说中东欧市场也是相当有限的,这一片加苏联一起恐怕也只能定小半个美国的消费能力,还有大半边的缺额怎么解决?
实事求是的说,这是没有办法解决的,因为现在这个世界,最优质的消费市场就是美国,美国这个市场的消费能力是无能够取代的。古
在丢掉了美国市场之后,还想维持原状,只能说太天真了。
很快卡斯特罗就有些一筹莫展了,怎么看这都是要扑街的节奏,而就在此时李晓峰伸出了援助之手,倒不是某仙能帮着古
开拓市场或者缓和对美国的关系。这是绝不可能的,哪怕是仙
也不可能违背基本的经济规律不是,至于缓和古
和美国的关系,这更是痴
说梦,卡斯特罗在古
革命的胜利就等于狠狠地甩了美国一耳光,大失面子的山姆大叔在没有找回场子之前,怎么可能对古
有好脸色?
李晓峰想出的办法是帮着古“招商引资”,其实古
这个国家并不止有蔗糖和雪茄,这个国家还拥有比较丰富的矿产资源。比如有色金属中的镍矿、铬矿、锰矿、铜矿以及铁矿资源都比较丰富。尤其是镍矿,其储量占据世界前列,而从未来的发展来看,基于镍的不锈钢市场是相当的广阔。
苏联可以帮着投资一点开发古的有色金属资源,从长期来看,以后有色金属将会越来越重要,开发利用一下也是不错。
李晓峰同古签署了一项联合开发有色金属资源和铁矿资源的协议。苏联给予古
经济援助,换取苏联有关企业在古
开矿的权力,优质的矿石运回苏联进行加工之后,再行销全世界。
虽然从长远说这对古多少有点不公平,但此时古
需要的是救命的活路,别说出卖矿产资源,就是卖血卡斯特罗恐怕都会答应。当然,苏联也没有那么狠,会
着卡斯特罗卖血。总体来说,这笔买卖还是你
我愿的,苏联付出了一定的资金,换取了未来十几年在古
的采矿权。这对双方来说都是能够接受的,唯一可能感到不高兴的恐怕也只有美国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