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十卷《沧澜杂录》,从山河地理形貌、部族城寨、渔猎耕牧、甚至诸部族所修蛮武种种,都有较为详尽的介绍,甚至可以说是一本沧澜的简本百科全书。
这对最终还是要走出蟒牙岭、想到更刻认识这方天地的陈寻来说,《沧澜杂录》就显得极为珍贵。
*************************
蟒牙岭以北的荒山野岭里,生存大小五六十个部族。
小者,千余族众;大者,万余族。
还没有哪个部族,有足够的实力能够称雄北山,叫其他部族降服。
没有天蛮问世,对蟒牙岭北山大小部族而言,除了族众多寡外,决定实力的关键,还要看部族内开悟蛮魂的中上阶蛮武的数量。
黑山部,族众多达五千余,在蟒牙岭北山已经是大部族,但将古辰、古护算上,开悟蛮魂的中上阶蛮武,也就二十。
山溪谷一战,两名中阶巅峰的蛮武一死一残,对黑山部来说,是实难接受的重创。
特别是古雷,蛮魂神华都修练到外发的程度,要不是身殒溪谷密林,只要再有两三年的火候锤炼,晋上阶蛮武,将是黑山部压制乌蟒、称雄周遭山岭的新生力量。
魂祭兽筵,乌蟒蛮武及孩童,吃下满含生命元、连苏氏都视为奇珍的乌狡血
,不仅像宗桑、南獠这样的核心蛮武实力大增,三个月之内更有四名蛮武开悟蛮魂,实是乌蟒近三十年来所未有之事。
而从苏氏手里换得这批兵甲,更是叫乌蟒蛮武的实力拔高一节。
乌蟒从族众数上来说,只是蟒牙岭北山的小部族,但以蛮武绝对实力来说,在蟒牙岭北山,则堪称一流。
苏青峰离开后,黑山部再没有提两名中阶蛮武死残之事,甚至在秋之后,黑山的猎队就再没有出现在野马溪的南岸,实际上就是将野马溪以南近二十里纵
的山谷让了出来。
乌蟒的狩猎区,能往蟒牙岭外围多扩大近二十里的纵,意义非同小可。
虽说蟒牙岭山的凶禽猛兽,血
多含
纯的生命
元,是蛮武修练所需的大补之物,但狩猎凶禽猛兽,也意味着更多的凶险。
乌蟒百余蛮武,开悟蛮魂仅二十,一个都损失不起。
青眼雕溪谷石巢所在的山,宗桑、南獠等
,不是没有实力带猎队进
,但为寨子考虑,他们都极少这么
的进
蟒牙岭
处狩猎,说到底就是怕遇到不能力敌的蛮荒异兽,而遭受难以弥补的重创损失。
甚至可以说,只要宗桑、南獠两有一个发生意外,乌蟒与黑山之间的实力平衡就会被打
。
而从乌蟒石寨往南的蟒牙岭外围,虽然猎不到多少血纯的凶禽猛兽,但近二十里纵
的谷地要相对安全许多,普通蛮武就能带队捕鱼猎兽、采集野果、野菜及
药。
野马溪每逢汛季,都会洪水泛滥,低矮的谷地不宜居住,但洪水退后,积淤的黑色土壤却十分肥沃,木生长旺盛,还生长许多野生谷物,秋后可以采集下来作为渡冬的粮食储存;同样也会诱来诸多鸟兽,在谷地里栖息繁衍。
能将这片谷地完全掌握,乌蟒千余族众的过冬储食,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采集狩猎等事,给普通蛮武去做,而在
秋之后,乌蟒二十名中上阶蛮武,也是分作两队。
一队留在寨子里,负责蛮武修练等事务,组织防御,防务凶禽猛兽以及其他部族的突袭;一队则组成更锐的猎队,进
蟒牙岭
处,专门猎杀那些血
纯的凶禽猛兽,到
山野岭寻找灵药异
,以供族中蛮武修练所用。
寨子里一些更小的孩童,则都集中起来修练蛮武、识读蛮文。
陈寻这段时间,也不再天天进山寻找药,而是每隔三五天才随猎队进一次山,更多时间都留在寨子里修练。
他现在体内气血纯倍增,修练速度快了许多,正式晋
蛮武第五层,但要将周身骨骸淬练到坚如铁铸的巅峰,还需要一个过程。
而蛮魂修练,在魂海观想大鹏拳势甚易,观想九幽蛮魂还有些勉强,一次观想,就能将体内的气血神华,抽个净。
逆鳞一击,还真烈啊,简直就是不给自己留一点余地。
一旦出手,不是敌死,就是己亡。
无论是随猎队进山,还是留在寨子修练蛮武,陈寻除了勤练弓箭外,同时还要抽出大量时间,识读《沧澜杂录》。
云洲文字,虽然与蛮文同源,都是象形表意字符的范畴,但要复杂许多。
陈寻通过修练大鹏秘拳,将云洲文字写就的功诀,通过反推,译成蛮文,实际上更多的只是通过实际演炼拳势,将心念、呼吸、气血、气劲运转等体验,用蛮文写出来,并不是严格的将云洲文字翻译出来。
不过,《沧澜杂录》十卷帛书,第一卷跟《西荒经》所记载的内容大同小异,这实际又为陈寻提供了一部云洲文字与蛮文互译的“字典”。
秋之后的两三个月,陈寻就是通过反复推敲、比对,硬是将十卷《沧澜杂录》通读了一遍。
只是,宗桑、南獠他们不知道陈寻的辛苦,还以为他逐渐恢复记忆后,自然就认识这些云洲文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