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在周府客堂之中,赵俊臣因为心中的莫名冲动,竟是一反常态,在明知道会得不偿失的况下,依然向周尚景求教解决西北边防隐患的办法。
心中会出现这种冲动,却是连赵俊臣自己都没有想到。
而如今回想之下,赵俊臣也很快就明白了自己的这冲动究竟由何而来。
赵俊臣来自于后世,在后世所受到的教育让他比这世上的所有都更具备国家意识,也更看重民族大义——毕竟这个时代的
大都还没有形成“国家”的观念——然而这种国家意识与民族大义,却又会在不知不觉间影响赵俊臣的选择与判断。
在赵俊臣的心底处,依然会把五胡
华时的“两脚羊”惨剧、蒙古灭宋后的洗劫袭掠与“民分四等”制度、满清
关后的“扬州十
”与“嘉定三屠”,都视为是莫大的耻辱与
间惨剧。
就更不要说寇侵华时所做出的种种罪行了。
赵俊臣很清楚,如今大明朝承平已久,尚武神早已不存,一旦异族
侵后就会带来莫大的浩劫与耻辱,乃至于千百年后依然无法忘记与洗刷,所以在得知边防隐患后,也会竭尽所能的避免这种浩劫与耻辱出现在自己面前。
但冷静下来想想,这种热血青年般的想法,对如今的赵俊臣而言,却并非是一件好事。
赵俊臣如今还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资格。
热血青年固然值得敬佩,但历数古今中外,他们却大都逃离不了被政治物利用的宿命,而赵俊臣则偏偏最不愿意成为他
的手中棋子。
所以,对于周尚景接下来的提议,赵俊臣很脆的听也不听,直接拒绝了周尚景。
…………
另一边,听到赵俊臣的回答后,许庆彦露出一副“果不其然”的表,说道:“我就知道会是这样,周尚景那只老狐狸,本来就谨小慎微,如今更是越老越怕事,哪里会主动
手这种麻烦事
。”
“慎言!”
斥责间,赵俊臣回瞪了许庆彦一眼。
如今两才刚刚离开周府大门,但周围还是有许多来往的周府客
和负责迎送的周府仆从,许庆彦的这番评论一旦落
他
耳中,最终被周尚景得知,赵俊臣必然会迎来一番麻烦。
虽然对这次会面的结果感到不满,但如今还不是赵俊臣与周尚景撕脸面的时候。
而看到赵俊臣的不满神,许庆彦也终于注意到了周围环境的不妥,连忙闭嘴不言。
好在如今赵俊臣身份尊贵,周围众见到他与许庆彦主仆两
谈话,即使心中好奇,但也都会主动避开以免得罪赵俊臣,所以倒也不怕被
听到。
“今后你这嚣张跋扈又说话不过脑袋的子,最好还是改改,否则迟早惹麻烦,害
害己!”皱眉之间,赵俊臣已是回到自己的轿子前。
随着轿夫掀开轿帘,赵俊臣坐轿中后,看着轿子外正一脸诺诺的许庆彦,却是突然冷笑一声,说道:“这次与周尚景会面,我本来也只是为了尽
事罢了——只是,如今周尚景既然已经知道了西北边防的隐患,如若他接下来什么都不做,将来万一出了什么意外,那就别怪我到时候把一
大黑锅扣在他
上了!大明首辅,一
之下万
之上,可不是那么好当的!”
“那……西北三边军镇的事,咱们就不管了?那西北三边总督梁辅臣的幕僚徐文清,可还早咱们府里住着等结果呢。”许庆彦犹豫了一下后,又问道。
“蒙古习惯于每年秋后才会南下劫掠,如今才不过立春后不久,时间还早得很,又何必着急?这种虽然吃力不讨好却又会利国利民的事
,既然周尚景不管,却总有
会管!咱们到时候顺水推舟就是了!”
说话时,赵俊臣嘴角露出一丝意味长的笑意,正犹如刚才周尚景准备利用赵俊臣时的表
一样。
而许庆彦听赵俊臣这么说,也难得的聪明了一次,迟疑的问道:“少爷你是说……让太子去管这件事?”
赵俊臣点了点,说道:“这种麻烦事
,除了咱们那位正义的太子殿下,又有谁真的会去管?!又有谁真的敢去管?!不
给他
给谁?说起来,咱们那么太子殿下离京查案多
,如今也快回来了吧?”
“少爷英明。”
赵俊臣微微一笑,眼中却突然闪过一丝芒,话锋一转,又说道:“不过,咱们接下来的重点,却不是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