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好朋友一直把话拉到天明。尽管一晚上没睡觉,但他们仍然十分兴奋。
吃完早饭后,金波对他说:“你脆也来邮局和我一起扛邮包!等我爸跑车回来,我让他给领导求个
,或许可以。这里一天一块一毛五分钱工资,没在社会上揽工赚钱多,可是工作比较稳定。”
少平谢绝了金波的好意,他说:“咱们最好各各的。好朋友自闯江山,不要挤在一块一个看一个的难过!”金波马上又同意了他的看法,只是问他:“那你如今在什么地方
活?”
少平撒谎说:“还在阳沟,另找了个主家……”少平不愿再给金波添麻烦,就立刻和他的朋友告辞了。
金波把他送到邮政局大门。他们也没握手——对他来说,握手反而很别扭。
少平离开邮政局,本来应该到东面的汽车站去取他的行李,然后到大桥等待“招工”,但他已经给金波说他有活可
,就只好在金波的目送下一直向桥西走去——走向那个虚构的“工作地点”。
当他走到麻雀山根下的丁字路时,估计金波早已经回了邮政局,这才又折转身从原路返回东关。他来到汽车站,取出了自己那卷
烂行李,然后又走进厕所,把身上的新衣服脱下来,重新换上了那身揽工汉的行装。
现在,他又复原成另外那副样子,向大桥他那个“王国”走去。
因为还是早晨,聚在大桥揽活的工匠还不很多。旁边大街上,上班的
群倒非常拥挤;自行车和行
组成的洪流,不断
地从黄原桥上涌涌而过。
少平想,眼下要是他立在这里,万一金波过来,很容易看见他。他于是把行李放在砖墙上,然后自己退到一个不起眼的墙角里,一边瞧着铺盖卷,一边等待大批的工匠到来,好把他淹没在群里……今天很不走运,几乎没有几个包工
来大桥
。
眼看天又快要黑了,孙少平仍然怀着渺茫的企盼呆立在桥。唉,要是找不下活
可怎么办?那他就得圪蹴下吃这六十块钱了!
临近黄昏的时候,突然有一位嘴叼黑烟的包工
来到了大桥
。对于仍然怀着侥幸心里留在桥
的工匠们来说,等于大救星从天而降!
们立刻就把这位包工
包围了。
少平不甘落后,也很快挤到了圈里。
“要四个小工!”包工把右手的拇指屈在手心里,向空中竖起了四个指
。
但是,那些几天来找不下活的匠
,也屈尊愿去
小工活。这使得竞争激烈起来。
包工立刻在匠
中间挑了两个身体最好的,叼黑卷烟的嘴角浮起了一丝笑意——今天占了个便宜,用小工钱招了两个大工!但其他几个匠
年纪有些大,他似乎不愿意要,接着便再瞅年轻一些的
,他手在少平肩膀上拍了拍,说:“你算上一个!”少平激动得心怦怦直跳,立刻返身回去拿自己的行李。
他和另外三个跟着包工
过了大桥
,然后走过灯火通明的南北大街,一直向南关走去。一路上,他们这几个
连同包工
自己,很引
注目,在行
的眼里大概象刚释放回来的劳改犯一样。
他们几个被包工引到南关一个半山坡上的主家,一
吃了两碗没菜的
米饭。吃完饭后,另外的三个
就在旁边的一个敞
子窑里住下了。包工
指着坡下另外一个敞
子窑对少平说:“那里还能挤一个
。你下去住!”少平于是背起行李,到坡下那个敞
子窑里去安身。
这住处和他在阳沟揽工时的一样,是个没有门窗的闲窑;里面的地上铺一层麦秸,十几个的铺盖卷紧挨在一起。
少平进去的时候,所有的工匠都光身子穿个裤衩,围在一起张大嘴兴致勃勃地听一个
有声有色的讲什么。谁也没注意他的到来。
他把被褥展开,铺在窑边上,疲倦地躺下了。躺下以后,他才注意到,窑里所有赤膊
体的揽工汉,原来是围着一个四十来岁的匠
,听他说自己和一个
的故事——这是揽工汉们永远的话题。
现在,说故事的正说得起劲,听故事的
听得如痴似醉。一支蜡烛就在那群
中间的砖块上栽着,
们
流把旱烟锅伸过去点烟。灯火一明一灭,照出一张张
迷忘
的面孔。
只见说话的手在自己粗壮的黑腿上拍了一
掌,叫道:“啊呀,我的天!从南京到北京,哪个
能比上这灵香俊?哼哼,咱们那山乡圪崂里自古养的是好
!瞧,这灵香
发黑格油油,脸白格生生,眼花格弯弯,身材苗格条条,走起路来,就象那水漂莲花,风摆杨柳!”
“咝……”所有的揽工汉都象牙疼似地倒吸了一凉气。少平忍不住笑了,也不由把耳朵竖起来。
“嗬呀,你们还没见她那双手哩!得呀,绵得呀,就象那凉
一般……”“你捏过没?”有
嘴问。
“唉,怎能上我捏?我家里穷得叮当响,一个老妈妈守着我这个老光棍,吃了上顿没下顿,那些年嘛……可是,我把灵香
得呀,说都没法说!我心里划算,叫我和灵香睡上一觉,第二天起来就死了也不后悔。可是,你把
家
死也球不顶……
家就要结婚了!
婿就寻到我们本村,是学校的教师……“灵香结婚那天,我的心象碎刀子扎一样,天下谁能知道我的苦哇!我圪蹴在一个土圪崂里,眼看着
家对面院子里红火热闹,吹鼓手吹得天花
坠。我心里象猫爪子抓一样。心想,不管怎样,我非要把灵香……”“你准备怎样?”众
急地问。
讲故事的却故意转开弯了,说:“那天晚上,村里
都跑去闹
房,我也就磨蹭着去了。
房里,村里的年轻后生一个挤一个,大家推推搡搡,把灵香和
婿往一块弄。我的眼泪直往肚子里淌。我看见,灵香俊得象天上的七仙
下了凡!她梳了两根麻花辫子,穿着红绸子衫,那红绸子呀,红格艳艳,水格灵灵,把
眼都照花了,就是咱们黄原毛纺厂的那种绸子……”“是丝绸厂出的。”少平不由脱
纠正说。
“对!丝绸厂出的……你是才来的?”讲故事的扭过
问了一句,众
却嚷道:“快说!你接下来
什么来着?”“叫我出去尿一泡!”讲故事的
说着便站起来,走到窑
前撒起了尿,在他返回来时,少平看见他右眼里有块“萝卜花”。
“萝卜花”立刻又坐在圈当中。他先点了一根旱烟
,狠狠吸了一
,又“扑”一声把烟雾
向窑顶。坐立不安的众
都伸长脖子焦急地等他开
。
“……就这样,众闹腾了大半夜。我哩?浑身象筛糠一样发抖,就是不敢往灵香身边挤,眼看就要散场了。我再不下手,一辈子就没机会了。我心一横,在混
中挤上去,手在灵香的
上美美价捏了一把……”“啊啊!”众
都兴奋地叫起来。
“后来呢?”有赶快问。
“后来,家回过
把我美美价瞪了一眼。我吓得赶紧跑了……”“这么说,你还是没和
家睡过觉?”有
遗撼地
咂着嘴。
“睡哩!”“萝卜花”丧气地又把一
烟吹向窑顶,“从此我就离开了村子,出来揽工了。赚下两个钱,到东关找个相好的婆姨睡上几个晚上。钱花光了,再去
活……”众
渐渐失去了听故事的兴趣,有
打起了长长的哈欠。“睡!”“萝卜花”说。
于是,这一群光身子揽工汉就都摸索着回到自己的铺位上,躺下了,不到一分钟,窑里就响起了雷鸣般的鼾声。
但孙少平却翻过身调过身怎么也睡不着。他感到浑身燥热,脑子里嗡嗡直响。城市已经一片寂静,远处黄原河的涛声听起来象受伤的野兽,发出压抑而低沉的呼号……
第十八章
第十八章
立秋前后,孙少安新窑全部箍成了。
在双水村最南关的那个土坪上,出现了一院颇有气派的地方:一线三孔大窑,一色的青砖彻
,并且还在窑檐上面戴了“砖帽”。
孙少安是双水村有史以来第一个用砖接窑的。在农村,砖瓦历来是一种富贵的象征;古时候盖庙宇才用那么一点。就是赫赫有名的已故老地主金光亮他爸,旧社会箍窑接
用的也是石
,而只敢用砖砌了个院门
——这已经够非凡了。可现在,孙少安却拿青砖给自己整修起灰蓬蓬一院地方,这怎能不叫双水村的
感慨?谁都知道,不久前,这孙家还穷得没棱没沿啊!
一院好地方,再加上旁边烟气大冒的烧砖窑,双水村往荒芜的南
陡然间出现了一个新的格局。这景观给了全村
一个启示:趁现在世事活泛了,赶快闹腾吧!说不定过一段谁都可以给自己弄一院新地方的!有些
强的村民,已经在心里暗暗用上了劲,准备有一天也要改换自己的门庭。
新窑完工没有多少天,喜形于色的秀莲就迫不及待催促丈夫把家从饲养院搬过来了。虽然还没什么家当,但对这年轻的夫来说,就好象从地狱一下子升到了天堂。搬家以后,创业心迫切的孙少安,等山里农活一忙毕,就不失时机地又开始点火烧砖。俗话说,
有三年旺,鬼不敢挡。孙少安自己也觉得他现在信心十足,他要
什么事,就
成了,而过去,就是能
成的事,也常常
不成!在劳力缺乏的时候,少安突然想起了田二的小子憨牛。责任制后,憨牛没
管了。老憨汉一死,小憨汉尽管有一身好力气,但自己料理不了生活,几乎顿顿饭都生吃。少安想,让憨牛到他的烧砖窑来做活,他给管饭,并且一天给开一点工钱;这样既解决了憨牛的问题,也解决了他的问题。至于憨牛那点地,他相帮着捎带就做了。
少安无法和田牛“商量”这件事,他索把这个憨后生领到砖窑来
活了——就象领回来一只无主的狗。村里
对此也没什么非议,舆论一般还认为是积德行为。这样一来,少安的劳力危机就缓和许多。憨牛力大无比,还专
重活,担水,和泥,从早到晚象牲畜一样,除过
活,连句话也不说。只是他饭量大了一点,一个
几乎吃两个
的;但算算帐,用这个劳力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在这样顺心的时候,孙少安也隐隐地有一些另外的不安,他总觉得,他和秀莲独占这一院新地方不太合适,应该把父母亲也搬过来。
但他又知道,秀莲不愿这样,他的妻子搬到了新地方以后,分家的意识表现得越来越强烈。现在,她自己有时候甚至不回父母那里去吃饭;而利用一点简单的炊具在新居这面做着吃。这使少安十分难堪。更不象话的是,秀莲对待老
的态度也不象前几年那样乖顺;回到家里,常常闷着
不言不语。很明显,在老
和秀莲之间,已经出现了一种危险的裂痕;作为儿子又作为丈夫的他,手足无措地被推到了这个令
尴尬的夹缝中间。
生活碍…叫怎么说呢?
尽管秀莲不会欢迎父母迁新居,但少安意识到他不能对这件事装聋作哑——他要主动请求父母也搬到新窑来祝老
钻了一辈子黑窑
,现在修起新地方不让他们过来,实在说不过去呀!
种麦之前,少安在山里单独和父亲劳动时,便直截了当表示了他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