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徐平和杨告两坐了,种士衡才在下位虚坐了。
衙门里的公吏送上茶来,徐平请了茶,才问种士衡:“漕司少事繁,到我这里做事难免辛苦,仲平不知道能不能吃得了这份苦啊?”
种士衡恭声道:“回都漕,在下出仕为官,本就不是为了躲清闲,怕什么少事繁!怕的只是做事无功,到
来白辛苦!”
徐平笑道:“到我这里不用担心这些,只要你真能任事,我就有功必赏!我为官虽然不足十年,但不管到哪里,还没有委屈过手下。”
“都漕以一州之地一国,天下闻名,下官早有所闻。”
徐平和杨告又问了种士衡家里的况,有没有家务拖累,俸禄能不能养活一家老小。
种士衡八个儿子,一大半已经成年,幼子刚刚出生,在汝州种地过子。做个小官自然是养不活他一家老小的,家里
还是要想办法讨生活。
徐平道:“你家里面的慢慢再想办法,你只管安心在漕司做事,我不会亏待了你。不过,我话说在前
,用心做事的我不吝封赏,若只是混
子,我这里只怕不好混。”
种士衡拱手:“下官明白,必然用心做事。”
看了看杨告,徐平又道:“现在转运使司有两件事要做,一是清理洛河、伊河的河道及隋唐漕渠,再一个便是京西路的营田及各种官办店务,你觉得自己适合哪边?”
种士衡想了想,才道:“回都漕,经纪买卖非在下之长,还是去修河好了。”
徐平想想也是,种士衡是洛阳,如果有经商才能,也不用到汝州去开荒种地了。汝州、唐州和邓州三州闲田众多,只要愿意出力气,便就不会饿肚子。以前桑怿落魄了也是到汝州去开荒,种士衡一家也是一样。
由于实行户等制,宋朝的地价一直不高,少一些的州县,更是跟白送一样。除非有特殊政策,不然乡村
户一旦买地升了户等,造成的损失远不是多的那点地能补回来的。
这个年代户也分农村和城市,城市户
称为坊廓户,同样按照房子和其他的固定资产分等。坊廓户分等,正是始于洛阳城。这不是因为洛阳繁华,而是因为这里各种赋闲的高官太多,都是高门大第,他们不
税,河南府更加无法支撑。历史上王安石变法,第一家编籍造册被追税和免役钱的就是宰相富弼,这中间有政治报复,也是无法逃避的现实。
正是因为如此,洛阳城里的地价便宜,房子也便宜。徐平见了种士衡,一直就想起前世水浒中说的大小种经略相公,不把当平常看。如果他在自己手下做得不错,那便就给个机会让他搬回洛阳城里来。
现在徐平的手下,确实缺少了一些能又靠得住的
,只有慢慢笼络。一个好汉三个帮,想在任上做出大事来,就少不了手下
的帮衬。一个
的
力有限,怎么能够什么都顾过来?像种士衡这种,以前有经验,现在落魄了的,正是最好的
选。虽然说施恩不当图报,但一力提拔这些
让他们忠心总是应该的吧。
(身体不好,写不动,今天只有一章了,见谅。等过两天身体好起来,我会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