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就是运送粮和物资的民夫,按照一
一马的配置计算,应该有两千之数,整个队伍加起来应该有八千
。
但这八千,并不足以让沈溪鼓起勇气,因为光是沈溪知道鞑靼
本次南侵的兵马数量就有五六万,就算他一路上收拾残兵,短时间内也不可能凑出一支可以跟鞑靼
正面
战的军队。
除非是他准备过了居庸关之后,随便找座城池一扎进去,鞑靼
不撤他就不继续西进,但这样做的后果便是他马上会被朝廷弹劾。
即便根据马文升所说,面对鞑靼时可以消极避战,也是他领兵过了宣府、大同,靠近三边时方可实施,如此就算跟鞑靼
发生小规模的战斗,也可以跟朝廷上报“大捷”。
以前朱晖、秦纮等便做过这种事,朝廷就算知晓有虚报功劳的成分,但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朝廷需要对天下万民
待,需要用西北大捷来为皇帝和朝廷立威,让天下
觉得大明无
可撼动。
若皇帝和朝廷跟这些虚报功劳的斤斤计较,那就是搬起石
砸自己的脚,殊为不智。
出京城往援西北三边之地,通常走居庸关出内长城,再经怀来、宣府、天镇、阳和,抵达大同。
沈溪不敢去想到大同以后往西应该怎么走,因为这前半段路大部分都沿着长城一线,可说是风声鹤唳,一路都可能遇到鞑靼。
这条路基本上便是当初明英宗御驾亲征的路线,明英宗亲率几十万兵马最后都无法返回居庸关,他沈溪只率领八千老弱,在外面走一圈想回来纯属奢求。
与之前几次出征,身边或多或少都有眷陪同不同,这次沈溪出征是彻底的孤家寡
,身边的亲卫乃是五军都督府指派,京营兵马又是出了名的难缠,张氏兄弟给他制造不少麻烦,手底下这些个把总、指挥、领队官等等,一个个对他连最基本的敬意都欠奉。
沈溪甚至觉得,这些出了居庸关后就会作鸟兽散,因为这些
没一个是准备去跟鞑靼
拼命的。
随着大军离京城越来越远,军中将士几乎一片哀嚎,行军速度非常缓慢,按照这速度,光是出个居庸关就得用个五六天。
不过,也就居庸关到京城这段路还算安稳,一群京营兵这会儿就好像是待宰羔羊,行事拖拉,无打采,沈溪对此并无良策。
甚至沈溪自己,在出征最初这几天时间里,都表现出一种冷漠的态度,似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意味。
身边没有熟,平
能调动的就是身边几个亲卫,白天躺在马车上睡觉,晚上则在中军大帐点着蜡烛熬到
夜。
前途一无所知,背后则是各种皇命难违,所以不管怎么样,队伍还是得继续向前。
朝廷给沈溪的压力不小,似乎就指望沈溪率领这六千兵马前去拯救西北战事。但明明西北之地有大明将士超过二十万,这么多的兵员,单兵作战能力也远超沈溪所率京营官兵,沈溪实在想不通自己能成为救世主的理由。
八月二十一,一行终于抵达居庸关。
在赶赴边关的这段路程并没见到什么从前线上败退下来的残兵,倒是逃难百姓不少,再加上秋雨连绵,道路非郴好走。
沈溪知道,出了居庸关随时准备跟鞑靼正面
锋,能在关内多停留一
,就多一天给鞑靼
撤走的机会。
“大,您看这出征有些时
了,将士们想问,到底几时发犒赏?打仗之前,心里没点儿底气,到底是没多少
愿意拼命啊!”
临近居庸关,中下层军官发现沈溪这边没有打算给士兵发钱,于是有主动来跟沈溪讨要。
这群京营兵的意图十分明显,利用沈溪不懂行军打仗的规矩,以为要在战前下发一些犒赏刺激军心士气,等领了银子,就可以跟沈溪推搪敷衍,过了居庸关便一哄而散,大不了回说沈溪战败后队伍被冲垮,并非是主动当逃兵,这样就可以躲过被砍
的厄运。
军中法不责众这条还是有道理的,如果全军将士都当了逃兵,那只能当作打败仗,而不能归咎于一两个身上。
***********
ps:第二更!
好讨厌冬天,早上起来基本要中午了,下午两章,晚上一章,再想码出第四章好艰难!
嗯,今天还有一章,但苦地又得到十点过才能更新,天子弱弱地求下订阅和月票支持!
[记住网址 龙腾小说 Ltxsf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