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平汉铁路通车,1936年粤汉铁路建成通车,从广州黄沙出发,历时44小时后终抵武昌徐家棚,这里便是粤汉码,而隔江相望的是平汉铁路线。
为了完成两线对接,实现南北通途,1937年,国民政府花费巨资,在徐家棚修建了供火车渡江的码,希望借助几艘大型
渡来完成了粤汉与京汉两线的对接,贯穿整个南北动脉。事实上,火车
渡在这里已经不是先例,早在1933年,南京的火车
渡就已经通车,成功地将沪宁线和津浦线连接起来。
但随着抗战全面发,这一项计划被搁浅,原本计划从英国引进的两艘
渡也没有能如期到达,但
军占领了武汉的之后,在已有的
渡码
上,自制了两艘带铁轨的
渡,实现了两条铁路对接。
有了这两艘巨,一趟就可以运送三千吨物资,基本上两个小时就可以返航,一天下来,随便十趟不是问题,如果不上火车,专门装载
员,两艘
船一个运次就能达到两万余。
军正是由于前方的战事不利,于昨天就开始停运物资,竭尽全力保证士兵过江,所以到现在,武昌城内的部队基本上已经全部过江,甚至连伪军都没有落下。
“阿南君,走吧,再不走之那军恐怕就要杀到江边来了?”木下勇从武昌方向收回目光,注视着阿南惟几道。
该引的重要设施已经引
,城内一片浓烟滚滚、火光冲天,而激烈的枪声也越来越近,阿南惟几也知道第三十九师团已经坚持不了多久了,痛苦地闭上眼睛,仰天长叹了一声,道:“走吧,命令第三十九师团撤退。”旋即快步走向船舱,再也没有回
望一眼。
??????
徐家棚码,
军“武汉号”和“南京号”两艘火车
渡静静地停泊在码
,或许是
乡随俗,
军在
船的命名上居然完全是中国元素。
驳船上几十个军士兵背着枪呈两个列队站在钢轨的左右两侧,钢轨上还有些技术兵,背着黄布袋子拿着榔
,这里敲敲哪里看看。
江滩上,连接渡船的钢架、石礅分组排列,错落有致,以江水的涨落来决定使用的轨道。石礅上架设着钢轨,渡船就停靠在石墩前的钢架上,船上的几名士兵挥舞着手里的小白旗,正在指挥船上的钢轨与石礅上的钢轨对接。
随即,一列火车徐徐开来,就在徐家棚码停下,由岸上的火车
推动几节车皮,缓慢而
确地沿着铁轨驶进驳船,往返两次,上十节车皮就顺利地开进了驳船。
驳船的后半部分还留下一片不小的区域,军这才指挥岸边的劳工上船,在钢轨上铺上木板,随后一个个的麻布袋子被劳工扛着上船,在木板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